谋求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正在与世界经济建立更多联系,进而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各个层面的资本输出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已经启动。11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APEC高官会议上,“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三大主要议题之一。
中国大规模地开展对外基建投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重要实施保证,而“一带一路”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通过资本输出有助于消化自身的过剩产能,并以拉动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全球增长。
有西方舆论认为,这一过程颇似当年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而马歇尔计划之所以能够成功,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观念合拍与市场需求。二战后美国作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有实力输出资本与项目,百废待兴的欧洲亟须建设。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巩固了欧洲的经济基础,不仅让西欧从战后迅速复苏,还使美国与西欧成为对等的自由贸易伙伴,援助方与被援助方双双获益。
其次,资金的使用非常有效。成立经济合作总署,划归各国的资金由所在国政府和经济合作总署共同管理。每个参与国的首都都会驻有一名经济合作总署的特使,一般由一位有一定声望的美籍商界人士出任,提出建议,监督效率。经济合作总署不仅进行资金分配方面的合作,还组织由政府、工商业界以及劳工领袖组成的磋商小组,对经济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决定援助资金的具体流向。
此举对美国消化产能有利,欧洲人将大多数来自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用于输入美国生产的商品。截至1951年中,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
这促进了当地的投资与生产,设立对应基金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转换成由当地货币构成的资金。按经济合作总署的章程规定,不少于60%的基金数目应用于制造业投资。资金还得到了循环使用,加快资金周转,是当时条件下的货币扩张计划。欧洲进口商购买美国商品,以复兴计划的美元支付,但本土商人以当地货币支付货款,逐步支付后,这笔款项随后再投入本国对应基金,以供政府实施其进一步的投资计划,如此货币得到了不断的循环使用,也提升了当地货币的信用。
目前,有评论把中国实施资本输出计划看成是海外版的4万亿刺激政策,看成是通过在国外担保投资港口公路铁路消耗过剩产能,这是狭隘的一孔之见。中国实施资本输出和企业走出去要获得成功,理念上应当有共赢思维,而非过剩产能的倾销。中国应考虑提供资金与技术,以人民币与当地货币进行结算,由此可循环使用提升双方货币的信用。此外,投资银行或者复兴基金必须有严格的监管,在中方掌握主导权的前提下,应采取涵盖各方利益的高效运作方式。
新闻推荐
编者按根据阿里巴巴集团昨日零点公布的数据,今年双十一其旗下网购平台的交易额达到571亿元,共有217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参与其中,总共产生2.78亿个物流订单,刷新全球网上零售纪录。双十一告诉我们,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