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浦顿
1906年,当毕业于耶鲁的美国医生Edward H Hume来到长沙创办雅礼医院时,为了取得中国人的信任,他拜师学中文,并从百家姓中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胡美”。这样,当病人问他“贵姓”时,他就可以回答“免贵姓胡”了。即使如此,一个美国人要给中国人看病,仍然是困难的事,最初上门的病人,盲人居多,因为他们看不到面前是个洋人。
胡美的雅礼医院,后来发展成了湘雅医院,是中国当时最好的医院之一。上世纪40年代,胡美归国后,写了一本书来回忆他在中国当医生的经历。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是“Doctor East, Doctor West”,翻译成《中医西医》似乎是最正确的译法,但胡美自己的取的中文书名是《道一风同》,他还请当时的驻美大使胡适题写了中文书名。
这样做体现了胡美的良苦用心:在他心目中,医学是不分中西的,根本还在于治病救人。胡美发现,像张仲景的《伤寒论》这样的中医经典,在对发烧等症状的诊治上,领先了西方很多年。
他对中医抱着接纳和学习的态度,至少在形式上必须如此。第一个来找他看病的官员,发现他只给自己一只手把脉,因而大发雷霆:只号一只手的脉,怎能发现问题?后来,胡美再给病人看病时,也就两只手都看了。
西医和中医最初的相遇,有着多种解释的角度。有人从民族主义的角度看,认为西医是整个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入侵的一部分。
与这种刻意的解读相比,胡美的《道一风同》对两种医学传统最初相遇的朴素记录,普通人读起来也会觉得兴趣盎然。比如,他记录了一次和著名老中医同台竞技的场面:长沙的财政主管患了重病,家人派轿子把胡美和当时长沙最厉害的中医王老先生都请到了家中。王老先生先诊,观察、把脉、听诊;胡美则后诊,他采用了化验等西医手段。
最终,胡美用实验证实了王老先生用经验做出的判断:病人是严重的肾病,而且已病入膏肓。这最初的相遇,充满了象征的味道。胡美请王老先生参观医学院的实验室,而王老先生则请胡美告诫学生,不要忘了扁鹊和张仲景的教导。
从那时起,我们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也许还需要走更长的路,才能抵达“道一风同”的境界。
新闻推荐
在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的一块飞机残骸1日运抵法国巴黎奥利机场,但相关鉴定工作5日才能正式启动。中国驻留尼汪首府圣但尼总领事郭玮表示,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当地时间7月31日21时15分左右,法国航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