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大会谈了又谈,核心问题始终集中在两方面:发达国家如何履行责任率先减排,以及落实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发达国家该怎样计算、如何偿还它们在气候问题上的“欠债”。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 刘石磊)发达国家欠了多少“气候债”?这说来话长,还得从工业革命说起。18世纪中叶开始,从英格兰到欧洲大陆再到北美,煤炭成为这些地区发展的首要能源,遍地是冒着黑烟的烟囱。那时人们尚不知晓,这些被视为发达象征的烟囱,会排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地球升温、影响人类生存。
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同期总排放量的70%。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统计显示,从1850年到2011年,美国的累积排放占全球的比重为27%,欧盟占25%。
有多少气候债务,就有多少减排义务。但研究报告显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的减排量仅占全球总承诺量的30%,美国和欧盟的行动目标相当于其应承担“公平份额”的五分之一,而日本的行动目标只相当于其应承担份额的十分之一。
且不说这些承诺和目标能否实现,单从这些数字本身来看,发达国家对于“还债”极不情愿,可见一斑。
更糟的是,这笔累积了两百多年的债不仅久拖不还,还在越积越多。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约为发展中国家的3倍。英国汤森路透公司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说,在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前20家排放“大户”企业有15家来自发达国家。
根据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协议,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至2012年间总共出资300亿美元作为快速启动资金,到2020年实现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这些资金承诺已成了发达国家该还的另一笔债,一笔“真金白银”的债。一些发达国家声称已“基本兑现”2012年之前的资金承诺,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将原本用于发展援助的资金重新“包装”,以气候变化援助的名义提供。
至于到2020年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上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这一资金总额还只有620亿美元。并且,发达国家对于如何实现这一支持资金承诺仍无详细时间表,少数国家对绿色气候基金的注资承诺仍只是空头支票。
新闻推荐
如果还将中国的跨境电商们当作海淘、代购等中介,就过时了。记者近日采访数家跨境电商,发现他们“武功进阶”,已练就澳大利亚鲜奶冷链直供、英国百货商场直接引入、建海外仓等新“招式”,让“跨境”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