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大量文献流失海外,其中包括约有一万件藏文文献。11月17日,记者从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获悉,这些藏文文献正以图版形式陆续在中国出版。
二十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之后,数万件文献文物流散到英国、法国、日本、俄国等地。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被称为文献的宝库。据统计,在藏经洞流失的文献中,藏文文献数量约一万件,和汉文文献数量相当,此外还有大量回鹘文、粟特文、龟兹文、于阗文、梵文、希伯来文等写本。
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藏学专家才让说,流失海外的敦煌古藏文文献,现分别收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大批流落海外的敦煌文献原件现已难以索回,只能通过胶片图版的形式出版。为了让这些珍贵文献能早日在国内出版,研究和保护藏族文化,西北民族大学的藏学专家从2006年开始,通过和法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合作,敦煌藏文文献正以出版形式回归中国。目前,《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已出版10册,总量估计15册之多;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现已完成两册的目录编撰工作,预计明年出版5册,此《英藏》版预计也超过15册,需4年左右的时间才可完成整理出版工作。
据了解,古藏文文献,是指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西藏历史以吐蕃灭亡为标志,公元842年末代吐蕃赞普达玛灭亡以后,西藏动乱百年,经籍文书尽毁。而敦煌藏经洞中的藏文文献均为八至九世纪的藏文写本,是八至十世纪中原和吐蕃历史的最主要的研究材料。才让介绍说,这些八至九世纪的敦煌藏文文献能弥补当时西藏因战乱造成的文献空白,是研究古代藏族的历史、政治、宗教、经济、文化、伦理、医学等领域的宝贵资料。
新闻推荐
生活的浪潮总是一浪接一浪。“恋物癖”还正在大行其道,大家开始接受,懂得“恋物”是一种生活美学,又有人说,不要持有太多东西!不持有的生活才更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