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65年前,他们见证胜利

来源:柳州晚报 2010-08-16 07:43   https://www.yybnet.net/

秦怡8月15日,一批游人在纪念馆悼念广场参观。总有一些时刻,让人们永远铭记。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89岁;新四军老战士王志昂,84岁;上海老太太应文选,88岁。他们苍颜白发,垂垂老矣,但一说起65年前的8月15日,他们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 —那时,他们青春年少,他们见证了祖国的伟大胜利。

秦怡 终于可以好好拍电影了

耄耋之年的秦怡依然端庄美丽 、精神矍铄,在她的叙述中,8年抗战如一部硝烟弥漫 、悲壮激越的黑白老电影。

早在1932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秦怡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抗日卫国的种子。她多次瞒着家里参加请愿 、游行要求抗日,还为东北抗日将士缝制棉手套 、棉帽子。“一·二八”事变后,秦怡到四行仓库支援,枪林弹雨中抬担架,为伤员包扎伤口,无所畏惧。

当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秦怡回忆说:在枪林弹雨中,我一会儿跑到一个地方趴下。趴下来脸贴在地上,后来看见他们抬担架,我们不知道应该找谁联系,我们四五个人进去,就说也能抬担架,奔上去抢了一个担架就抬。战士们还对我说,你这个人小,这个女孩子怎么会来抬担架?我也不理他,就说我们抬得动,就走了。”为了抗日,1938年8月的一个黎明,秦怡开始了她的第一次不别之行,离家出走。但因为同伴的疏忽,在码头登船前被人截住。在巡捕房一个有爱国心的巡捕的帮助下,秦怡继续踏上了抗日之路,由于陆路全部中断,秦怡坐船从水路抵达香港,辗转到广州,沿粤汉路抵达武汉。随后又赶往襄樊,在襄樊一线战场,她与其他两位同行的女兵一起,为战士们唱抗日歌曲。当时她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唱就像自己拿了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一样。”武汉沦陷后,秦怡和战友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趁着夜色用舢板爬上长江渡轮,来到重庆。在重庆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秦怡开始了70年的从影生涯,在银幕上继续她朝思暮想的抗战事业。

由于敌人疯狂轰炸,重庆无处没有炮弹 、子弹和炸弹,生活的艰苦难以形容”。但秦怡和早期的革命电影人们,却时刻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坚持排练演出抗日话剧。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秦怡按捺不住,从成都回到重庆,加入到欢庆胜利的队伍中去。

她回忆当年一幕,依然动情:当时两个著名的男演员金山跟赵丹两个人就抱起来乱跳,一块跌进了商店,兴奋得不晓得用什么方式才能表达自己的高兴。八年抗战,八年的时间有多长,早早晚晚的日思夜想,希望抗战胜利,我们可以做我们的事业了,抗战胜利了,我们可以演话剧了,好好去演了,抗战胜利了,我们可以去拍电影了,我们之前根本没法好好拍电影……”

应文选 放炮仗、跳秧歌、敲铜鼓

听说新华社记者要来采访65年前亲历抗战胜利的回忆,88岁的上海老太太应文选特地穿上了一身雅致牡丹印花旗袍。

看着这位开朗豁达的老人,让人很难想像,应老太的青少年岁月,都是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上海沦陷区的硝烟和战火中度过的。

“我亲眼看到,日本人炸弹‘啪啦\’啪啦’扔下来,我们当时住在南市,从窗户里看得清清楚楚,炸弹像雨一样……”老人回忆说。

为躲避空袭和战火,大批上海市民被迫离开家园, 逃亡租界。当时只有13岁的应文选也跟家人随着汹涌的人流逃难,途中,她亲眼目睹了日军轰炸大世界中国难民的惨剧。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上海市民的生活顿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许多人家破人亡 、妻离子散,工厂商铺几乎全部停业,连基本的粮食供应都无法满足。

“那时上海市民多么苦啊,看到日本人都不敢说话。我们老百姓相当恨啊,经济没来源。想找工作,我到外面做衬衫领子,妈妈做 清洁工,妹妹去捡垃圾。总归要活下去。但是,我们家三个人都做工,却连一个弟弟都养不活。”为生计所迫,应文选无奈只能到日本人的铜币厂工作。高强度的劳动 、压抑的生活气氛,让工厂里七八百名青年男女们感到窒息。

既然不能上战场杀敌,工人们想出各种办法互相鼓励,为国人鼓气。他们常常在一

起,偷偷地唱《松花江上》。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消息传来,上海人民欢呼雀跃。

“当时街头的大喇叭 、 家里的收音机都放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我们抗战八年,终于胜利了!”应文选回忆说,我们开心得不得了,心也要跳出来了,上海老百姓都跑出来了。看到中国军队,赶快去烧水,烧粥,给中国军队吃。我们的军队不吃,也不到家来,喝点水谢谢我们就走了,这一天不得了,放炮仗的,跳秧歌 、敲铜鼓的好不热闹,老百姓都在一起开心死了。”65年过去了,回忆这一天,应文选仍然泪光闪闪。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王志昂1944年,18岁的王志昂离开位于上海南汇的家,趁着夜色,悄悄地摸上一艘渡船,向浙江方向驶去,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在这之前,王志昂刚刚从初中毕业,做过学徒,当过工匠,家庭破产 、父母离散,让年幼的王志昂心中萌发了抗日卫国的强烈愿望。

“我痛恨日本鬼子啊。

他们杀掉中国人以后,人头挂在城墙上逼大家去看。那时我是学生也被逼着去看。

我是咬了牙看,当时暗暗发誓:我非要打倒日本鬼子,非要参加部队。我从十六岁当学徒的时候,就出去找游击队。找了一圈没找到。没办法只好回来。”老人回忆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海淞沪支队的地下党联络员 找到了王志昂,动员他参加革命抗日。王志昂与五个同伴进入浙东山区后,在卫生学校学习,成为一名战地卫生员,跟随新四军部队一路征战,从浙江经江苏一路北上到山东。这时候,日军投降的消息传来,王志昂所在部队在山东大汶口包围了一支日军残部。

“包围了大汶口以后,我们让他们派出代表来投降,必须交出武器。后来他们就派出代表,来和我们谈判,我们勒令他们交出武器以后才放行,后来日军把所有武器放在公路两旁,我们部队在公路两旁,看着他们灰溜溜地走了。”王志昂回忆说。

65年后,回忆当年亲眼目睹曾经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丢盔弃甲地溃退,王志昂还激动得难以自抑。

新闻推荐

中国将限制稀土出口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是基于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做出的决定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65年前,他们见证胜利)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