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东港已跻身全国重点产茶(县)区60强。
蓝色牧场
靠海吃海,自古皆然,但东港人却改变了祖祖辈辈的“吃”法,实现了从“捕捞型”向“养殖型”转变。
以养代捕,科技入海激荡蓝色交响。到目前,东港浅海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5.6万亩、滩涂养殖面积4.2万亩,成为鲁东南地区最大海淡水养殖基地和我国北方最大的水产育苗基地之一。初步形成了“黄海I号”中国对虾,海参、日本对虾、梭子蟹、扇贝等10大主导养殖品种,“盛朝阳”牌中国对虾、“明佳”牌海参和“皇家塘湾”牌水产品3个渔业品牌已成气候;年育苗能力达到230亿尾(粒、只)。笼养海参更是东港独有的养殖类型,亩产海参45斤左右,今年市场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斤140—150元。
海富人,人养海。今年东港区已放流虾、蟹、鱼、海蜇等品种3.2亿尾(只)。在黄家塘湾建设了西施舌保护区,投资 2400万元的人工鱼礁工程和投资100万元的日本冠鞭蟹工程正在推进。
种“稀罕物”
陈疃种出了“浆果之王”——— 蓝莓;西湖镇河滩上长出了百万棒黑木耳;河山镇苹果从品种单一到半年中每月都有主打品牌上市;南湖镇的三四亩小龙柏就能换辆高档轿车……
特色产业赚的就是“物以稀为贵”的效益,但这不仅仅需要胆量,更要有眼光。
以蓝莓种植为例,陈疃镇党委、政府把“种什么,怎么种”的自主权交给农民,在陈疃蓝莓基地随便拉住一个农民,他都能掰着手指给你算算蓝莓的经济账。只有农民自己看好的项目,农民才有积极性。
该镇实行“科研所+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申报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3年建起两个千亩蓝莓基地,今年规划发展蓝莓基地7000亩,明年有望突破万亩。
利益导向引导,优惠政策扶持,让东港农民的气魄越来越壮,发展特色农业的路子越趟越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 王兴海 魏士朝)9月2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莒县抗战展览馆正式落成开馆。据介绍,该展馆共分为先驱播火,创建组织;团结抗日,抵御外虏;日军暴行,惨绝人寰;依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