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时玉田 李萌萌 通讯员 黄华琴
“莱芜生姜”——— 可谓久负盛名。莱城区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借着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契机,用科技武装生姜,发展生姜,以此带动以姜蒜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到现代产业化农业的华丽转身,成绩斐然:2010年区内以姜蒜生产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万兴公司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全市第一家农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编制的《出口日本生姜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成为全国生姜种植标准,2008年“泰山牌”生姜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残运会专用品。目前区内生姜及其出口企业获得无公害、有机产品等产品质量认证12个,GAP、HACCP、ISO9000等管理体系认证34个,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等品牌认证7个,同时拥有生姜原产地标记注册。莱城区先后被评为“中国生姜之乡”、“山东省十大农业产业集群”和“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集聚园区”。
依靠科技投入提升产业升级,推进莱城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给生姜注入新科技不容小觑。仅是前期的种植基地选择就涉及到土壤、水质、大气是否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是否超标等问题,再到标准化种植、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储藏乃至于食用、医用、保健、洗涤化妆等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以及观赏姜新品种的开发推广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源源不断的科学技术的引导与支撑。说到生姜产业如何走上科技化道路,区科技局副局长刘安国说:“区域内的人力、财力、科技资源毕竟有限,要充分借助大院大所的人才、技术、成果与企业搞产学研科技合作,搭建良好的创新平台至关重要,通过合作,最终达到互惠互利,双方共赢。”
基于这一共识,区科技局在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加快国内一流的集品种选育、生产、加工、储运、交易、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和围绕“四个一流”目标,重点加快莱芜农高区建设;另一方面,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步伐,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为促进生姜产业发展,莱城区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姜博会,第四届姜博会正积极筹备,10月份即将召开。积极向国家部委和科研机构进行争取,通过挂靠联合等方式,设立国家级的科研机构,为农业科技发展搭建了高位发展平台。2009年成立了中国园艺学会姜蒜葱分会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生姜协会。2010年成立了以万兴公司牵头的生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全区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技术中心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院士工作站4家,发展技术贸易机构、中介服务平台155家。同时,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山农大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全区农业产业的科技实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引导,切实提高了其自主创新能力,是大力发展莱芜生姜产业现代化的另一途径。以今年三月份举办的莱芜姜产业科技合作对接会为例,会上区政府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万兴、盛德泰等4家企业分别与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山东省科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盛德泰公司与江南大学就莱芜姜产品深度开发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合作项目主要是充分利用莱芜生姜、姜苗等产业优势资源,积极开展姜产品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研究,通过技术攻关,研制开发姜油、姜辣素等高附加值产品。现已研制出具有预防和保健功效的姜茶、姜饮料、姜休闲食品等产品。项目的实施标志着莱城区在姜产品深加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东兴源公司的省生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鲁邦公司的国家级生姜试验站建设等也极力促进了全区生姜产业发展。
科技平台建设,让科技进镇入村,科普深入田间地头
谈到这里,区科技局副局长刘安国招呼记者到电脑前,为记者点开“莱芜科技信息村村通”网站。网站一侧,不断跳动“传播信息,服务三农”的字符,“这就是网站开办的宗旨。围绕这一宗旨设计的网站栏目非常有针对性,包括新闻动态、实用技术、在线视频、专家讲座、供求信息、市场动态等多个栏目。”“莱芜科技信息村村通”是依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立起来的一套“专家+信息+农户”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科技部门利用自身优势,先后聘请了省内28名专家学者作为顾问,专家范围涵盖农业、科技、司法、市场分析等多个行业,截至今年7月份,已收录发布实用技术5200多条、法律法规280条、在线视频405个、市场动态2237条,发布各类信息7000余条。目前,全区已完成13个镇(街道)直通站和719个行政村直通点建设,参与网站互动的农民已达18872户,日均更新信息量180多条,日均点击率达1300多次,成为莱芜农民进行网上交流和信息沟通的平台。据悉,这是山东省第一套完备快捷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莱芜科技信息村村通”的建设,最大特点是针对性和实用性。专家学者可以针对莱芜市实际,譬如生姜、大蒜、果树等莱芜传统农业情况进行专题讲解。大王庄镇下崮村村民高玉波学习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后,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从地膜覆盖、遮阴、肥水管理、抗姜瘟防治、延长生长期等多个环节入手,使生姜产量大大提高,因此,他被莱城区评为“生姜大王”,受到莱城区政府的表彰。
科技是引导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如今,姜乡莱城的生姜遍布世界五大洲,区内姜蒜加工企业发展到137家,年储藏加工能力100万吨,产品由原来简单的粗加工发展到现在的保鲜、腌渍、脱水、速冻、精深加工5大系列60多个品种,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下一步我们将借中国(莱芜)生姜科技博览会的强劲东风,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科技合作,重点在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推进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农业品牌上,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引领区域以生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大踏步向高端农业、品牌农业迈进。”区科技局局长、区科协主席时波说。
新闻推荐
寒冷到来,使得大群大群的鸟儿南飞寻找温暖的住所,据了解,我国有许多候鸟越冬栖息地,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候鸟群集,此时正是观鸟的好时节。这些候鸟儿的鸣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