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0日,本报一篇题为《煤客子的生死悲歌》的深度报道,在新闻界引起强烈关注,被多家平面媒体全文转载,而各大门户网站则将其放到了新闻头条的位置,该文的点击率也一路攀升,传为媒体界的佳话。
伴随着这篇深度报道一起诞生的,就是本报的特稿栏目《零度关注》,一个致力于深度报道、关注普通人命运的栏目,“一个人,一扇窗口,一份生活,一种人生”成为零度关注的宗旨。
《零度关注》定位在关注我们身边那些为自己、也为这个城市和社会默默奉献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从而挖掘其中反映和折射出的普遍问题。虽然是深度报道,但栏目追求的不是去暴露,而是将侧重点放在揭示这些普通人生活背后牵连的社会背景,还原他们的真实生活图景,引发更加理性和建设性的思考。因此,从第一篇《煤客子的生死悲歌》开始,我们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人,钉鞋匠、临时工、养蜂人都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2006年11月7日 ,《零度关注》栏目刊发了反映甘肃宁县农村代课老师惠志敏被辞退后到兰州打工谋生经历的《惠老师的辛酸打工路》,在全国激起了广泛、深入的反响,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以及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教育网等权威网站立即转发了文章,代课教师的出路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同情。就在《兰州晨报》报道的过程中,天津卫视、凤凰卫视两家知名电视台,还专门邀请惠老师前往两地专题访谈。包括《齐鲁晚报》、《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都通过惠老师个人的情况,探讨我国基层教育制度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和面临的现实。
如今,《零度关注》已走过了6年的风风雨雨,我们通过栏目关注了无数普通人的命运,而他们的生活也在这种关注下发生改变。
新闻推荐
2010年 ■2010年10月15日,在兰州晨报“读者日”当天,遍布兰州市区的首批170家“兰州晨报零售加盟店”全面启动。此举将使兰州市民很方便地在就近超市或便利店购买阅读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