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飞
上周末在贵州茅台酒厂举行的“茅台成龙酒”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及茅台方面对“三公消费禁喝茅台”提案的看法时,茅台高管刘自力反应激烈,他反问记者:“三公”消费禁止喝茅台?那么我请问你,“三公”消费应该喝什么酒?我们省委书记也说过了,如果“三公”消费不喝茅台,那么你去喝拉菲吗?(详见今日本报A5版)
“公款吃喝”成为今年全国以及地方两会的热词,代表委员各种关于禁止“公款吃喝”建议、提案均引起公众共鸣,作为公款消费的“代言人”,茅台自然成为众矢之的,刘自力“‘三公\’消费不喝茅台喝什么”的反问也在情理之中,想必当时提问的记者也一定不好作答。
由此,笔者不禁联想到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而刘自力抛出的“茅台之问”,背后寄托着公众对于遏制“三公”消费迫切之情,同样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但不同的是,“钱学森之问”既然是一道艰深命题,就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而破解“茅台之问”,却是在考验我们的决心。
回答“茅台之问”,命题之人刘自力的答案是,不喝茅台还有拉菲以及其他奢侈白酒代替;而网友针锋相对地反问,谁规定“三公”消费必须要喝酒才能办事?不喝酒就办不了事?全国人大代表叶青也称,公务用餐接待和公务出差是“三公”的两个重大组成部分,有测算数据称,中国全年的公务用酒量是每年喝一个“西湖”。以此来看,“茅台之问”本身就是个答案,既然每年喝掉一个“西湖”,浪费如此之大,砍掉公务用餐招待用酒,不就节省一个“西湖”吗?
借助于两会这个平台,更有代表委员从制度层面破解“茅台之问”。全国人大代表徐景龙建议,改革公款用餐制度,通过严格业务招待费用,建立现代财政预算约束制度等手段,接受人大与公众的监督,保证财政资源的运用不偏离公众利益,遏制吃喝浪费问题;叶青提出建立公务接待管理机构,取消领导干部直接报销权。还有一些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从严格审批预算、公开“三公”明细等方面入手,倘若都施行开来,必能掐住公款吃喝的“七寸”,破解“茅台之问”,刹住公款吃风喝,只要有决心,我们这一代人完全可以做到。
新闻推荐
□〔澳〕扬·鲁夫-奥赫恩/著 张兵一/译麻疹在集中营的孩子们中间爆发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可是那好像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境。但是,我的记忆却是如此的清晰——爬到芒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