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飞,原名司徒传,出生于广州,父亲司徒勋在广州经商。沙飞19岁高中毕业时,父亲就破产了。沙飞20岁(1932年)时到粤东汕头市电报局无线电台当报务员。
1934年沙飞的同事李泽邦奉命到南澳军用电台当台长,沙飞的三弟司徒强此后也到李泽邦手下当报务员。沙飞便有时去南澳岛看望李泽邦及三弟,对海岛在国防上的战略作用有所了解。李泽邦通过在南澳的日本浪人所发出的电报,发现日本对南澳的企图,遂电告沙飞。
1936年6月,以新闻的敏感和挽救民族存亡的高度责任感,喜欢业余摄影而又忧国忧民的沙飞,携带摄影机,自费从汕头港坐木帆船,历经六七个小时海上颠簸,于前江湾改坐竹排登上沙滩,到达县城隆澳。歇息后,又翻山越岭,向东北走到古城镇深澳,停留后再往东奔向青澳,后走南抵云澳,再返隆澳。
他不怕艰辛,跋涉全岛,耳闻目睹,深入了解南澳的历史、人文、地理,特别是日本浪人的踪迹,用学到的摄影技术,拍摄了数十个镜头。 7天后,他又从前江乘木帆船返汕。于是,他对这闽粤咽喉的海防前哨,作了以照片为主体的专题报道,敲响了日寇将侵犯南澳岛的警钟 (1938年6月21日拂晓日军果然侵占了南澳岛,7月发生义勇军与日寇血战,这是日军进攻广东的第一点。 )
南澳摄影过后3个月,即9月沙飞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读书,并参加上海黑白影社。他把南澳那组照片交给著名报人、爱国者邹韬奋,于11月29日发表在其主编的《生活星期刊》第26期上,用一个整版,以《南澳岛——日人南进中的一个目标》为题,刊登了7幅照片:《南澳岛古城》、《南澳岛远眺》、《在浪涛中讨生活》、《岛民的农耕》、《渔民补网》、《岛上的盐田》、《竹排网鱼》。并在大标题下写道:“南澳岛在粤省东北端海岸附近,介于厦门与汕头的半途,因为距离台湾较近,又是控制闽西南和粤东的门户,所以成了日人南进中的一个目标。本年闽西南伪军的自治运动和某国军舰的窥探,已经使这个平静的小岛受到严重的威胁。本页各图显示该岛的一般形势和人民生活情况。沙飞摄。 ”
同年12月初,沙飞在广州举办个人影展。在展出的114幅照片中,有 《国防前线南澳岛》20幅。12月3日《广州民国日报》评论说:“沙飞这个个展,是值得介绍的。内容可分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华南国防前线的南澳岛形势及土人的生活,这类带有国防性的摄影是最有意义的。 ”
新闻推荐
当8岁的杜月笙彻底沦为孤儿时,28岁的黄金荣还在上海华洋交界的洋泾浜郑家桥一带,与众多街头小流氓一起混社会。他全然想不到,自己会在3年后进入法租界巡捕房,成为一名威风八面的侦探。当15岁的杜月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