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铃声又在校园里回荡了。每当这个时刻,有二十年教龄的我总是感觉兴奋,还夹杂着些许的紧张。兴奋的是又能看见那些可爱的孩子,紧张的是担心自己的课是否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以及自己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是否还是那样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特别是在他们德育方面的教育是否有新招呢?我沉思一想,得为他们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准备点什么?于是我又再读摆放在床前的《弟子规》。
书如投缘的好友,静静地等待着我的翻阅。淡黄色的封面上,几个孩童正在讨论读书的心得,简洁,又不失清新,散发着一种人淡如菊的韵味。
其实在教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看过《弟子规》,课余闲暇之际,学生们也能在教室里欣赏到《弟子规》的动画片,我也收获了许多。但是如今再读时,感触更深。当读到“亲仁”一章时,一段文字深深地吸引着我:“好老师帮我们指路,把很重要的教诲告诉我们,使我们的人生少走很多弯路;好同学能够彼此互相提携、互相提醒。只有这样,我们一生才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业乃至敬德修业成就圣贤的人品。”你我乃世间凡夫俗子,能够遇上好老师、好同学真是人生幸事。
记得十几年前,当教师要经过普通话考核,当时有些老师不以为然,认为只要课堂上多跟孩子们讲讲普通话,到测试的时候注意点就行了。而我的一位同事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这是一种学习态度,因此常常提醒我们,既然普通话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就应该带头把普通话说准,说得顺溜。这不就是《弟子规》中所提倡的吗?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我们除了在课堂上拿腔拿调地说准普通话,还在讲台上、办公桌上、床前摆上一本《新华字典》,以备遇上生僻字。为了把普通话说得更顺溜,办公室还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说普通话,不能进办公室的门;进了办公室的门,就得说好普通话。渐渐地,好习惯影响到了课堂中的孩子,下课以后,都是一腔标准的普通话。那年的普通话考核,办公室老师的过关率极高,八位老师中共有三位老师达到了二甲水平,大家从心底里感谢这位好同事。是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习的道理上,必须要有良师益友的提携,人生之路才会愈走愈轻松……
这使我自然而然地想到日本著名作家、医学博士江本胜的水结晶照片结集——《水知道答案》。在客观公正的镜头面前,这种纯真透明的液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直逼世人的心灵深处,拷问人性最脆弱的东西。其实是美丽规则的图案也好,凌乱而破碎的样子也罢,都在讲述一个大自然本来就是源于爱和感激的故事,作为今天的教者,更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个故事播撒到孩童们稚嫩的心灵里。
新闻推荐
中国和德国汽车界相隔万里,在汽车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却联系紧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出现近20年来增速的低点,但据德国媒体报道,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由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