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今日中国显得尤为突出。
我们无法回避垃圾的出现,它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随形。而垃圾越来越多以至围城,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垃圾?“一埋了之”注定难以为继。垃圾处理水平已成为体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都面临着“垃圾围城”的难题,他们的破解应对之道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法国:垃圾回收“两大法宝”
城市化带来的生活垃圾越来越让全世界的管理者头疼。如何减轻污染、变废为宝,法国自有“两大法宝”,这就是垃圾回收和低污染处理。
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署专家科特龙说,目前垃圾分类已成为法国人的日常习惯,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每家超市都有电池回收处。
不过,科特龙也直言不讳地说,目前法国的垃圾回收率大约仅为30%,而且各领域差距较大,如汽车回收率已超过80%,包装物回收率也高达75%,但某些领域则明显不足。法国新环境法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在2015年将整体回收率提高到45%。
科特龙说,根据环境与能源管理署公布的一份报告,法国生活垃圾的回收量呈上升趋势,但仍有提高的空间。为此,一些地方利用经济杠杆鼓励公众少扔垃圾,比如根据垃圾数量收取一定比例费用,多扔垃圾多付费等。另外,法国政府还提倡良好的消费习惯,控制资源浪费,并通过政府干预推动垃圾回收新技术的开发。
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法国则采取低污染处理。如位于巴黎郊区伊夫里的垃圾焚烧中心,每年可处理73万吨垃圾,但它的过人之处还不仅在于它的规模,更在于它降低污染的能力和变废为宝的“本领”。为减少污染,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需经层层净化才能排放到空气中,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则不仅可为附近家庭供暖,而且可转换成电力,在保证焚烧中心用电“自给自足”的前提下,还可将多余电力卖给法国电力公司。至于焚烧后的废铁和炉渣,它们也会被运到回收中心“废物利用”。
位于巴黎西南的依赛纳垃圾处理中心是欧洲最大的地下垃圾处理厂。它的污染指标,包括废气、废水、噪音等均大大低于欧盟标准。如废气中的粉尘处理率达到99%,二恶英的排放几乎为零,排入塞纳河的废水也完全符合各项排污标准。此外,由于所有设备都深藏地下,公众在地上几乎听不到任何噪音。
日本:从源头控制垃圾生成量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东京都23区的人口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但是城市产生的垃圾和最终被填埋处理的垃圾却逐年减少。那么,东京的人口没有减少,而垃圾为何会越来越少呢?
首先,法律约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源头控制住了垃圾的生成量。
日本有较为完善的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法律体系,如确保社会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还有关于恰当处理废弃物的《废弃物处理及清扫法》,以及《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家电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等。在这些法律约束下,日本国民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3R”实践,从源头上有效减少了垃圾的生成量。
“3R”是减少、再利用、循环3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核心意思是尽可能不购买和使用容易产生大量垃圾的物品,尽可能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不轻易抛弃,并尽可能使物品再生利用。与此同时,东京都还实行严格的定时、分类投放垃圾的制度,有效控制了垃圾的二次污染。
以东京都涩谷区为例,每周一、周四投放可燃垃圾,周五投放可回收资源垃圾,周六投放不可燃垃圾,区内居民和单位均能严格在规定的时间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各自门口的垃圾箱或垃圾袋内,垃圾车也会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将垃圾运走。
正因如此,东京都23区的垃圾量从1989年历史最高水平时的近500万吨减少到2008年时的306万吨,减幅超过38%。
其次是注重资源回收,使垃圾总量减少。日本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可再生资源要进行分类回收。除此之外,废旧家具、自行车等被称为粗大垃圾的东西会送入“粗大垃圾破碎设施”,陶瓷、碎玻璃等不可燃垃圾会被送到“不可燃垃圾处理中心”。之后,工人首先要将其中的铁、铝等可再利用资源挑选出来,然后才将剩余的垃圾进行焚烧和填埋,这是垃圾总量减少的又一个原因。
□据《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推荐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 希望日方就钓鱼岛、东海问题认真回应中方立场
【据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外交部发言人秦刚3日表示,造成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方不断单方面挑起事端,中方希望日方能够认真回应中方立场,正视历史与现实,同中方就相关问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