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津
1941年初,民盟已经创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但还没有公开。不久,民盟决定派梁漱溟去香港创办机关报,向国内外宣告国共两党之外的最大政治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并公布民盟的政治纲领。
1941年5月20日,梁漱溟到了香港,此举为蒋介石所不容。国民党先后派国民党元老李石曾、青帮头子杜月笙“动员”梁漱溟离开香港,被梁漱溟一一“辞谢”。
梁漱溟去香港,没有带一个人,办报的班子是到香港后才组建的。去香港之前,梁漱溟与周恩来有过一次深谈。周恩来对他说,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去找我们在香港的代表廖承志。” 1941年8月,民盟决定由梁漱溟任报社社长,经理则由已是中共党员的名记者范长江推荐的萨空了(中共党员,新闻学家)担任。当时萨空了正准备去南洋为胡愈之(著名报人,新中国首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办报,范长江对萨空了说:“你别去南洋了,梁漱溟先生要在香港办报,你帮帮他。”这样,萨空了就成为梁漱溟所创办报纸的总经理。其余的编辑人员多靠金仲华(时任香港《星岛日报》主编)等人介绍。这张报纸的新闻版负责人是杨廉政(笔名羊枣,中共党员),总编辑是俞颂华(著名报人,曾在上海《申报》工作过)。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筹备,1941年9月18日这一天,民盟自己的报纸《光明报》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后来,梁漱溟撰文回忆给报纸取名一事:“一天碰见范长江,他与我提起当时张君劢的国家社会党(后改名民社党)在香港出版的报纸。范长江说,报贩叫卖时喊出许多报名,而《国家社会报》往往被略去,就是因为这个名字不易上口,叫出来也不响亮。后来我们二人共同议论的结果,就取名《光明报》。”办报要钱呀,梁漱溟从重庆带去的钱不够,这时范长江告诉梁漱溟:有位富商愿意资助。很快,梁漱溟收到5000港币(当时可购黄金三十一两六钱)。梁漱溟回忆说:“这些钱很能办些事,我捉摸这笔款是中共给的。”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12月8日,日军由九龙方面进攻香港,同时对香港炮击和轰炸。《光明报》自1941年9月18日创刊后,由于经费问题及国民党的破坏,当年12月13日被迫停刊。1946年8月和1948年3月,《光明报》两度在香港复刊。
新闻推荐
倡导文明旅游、提升游客素质,一直在嘴边,从未被遗忘。这显然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经历了长期以来的标语式、口号式宣传,也有了相关的立法约束,但收效似乎并不明显,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一如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