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露莹 著
(13)
他的家庭里是些什么人呢?他的亲戚一定都来探望他从关外带来的 “妻子”么?实际上,她这时候,关于他的家庭是一点什么都不知道的。她矜持,而又完全信任他。当时她的稚气的脸上,洋溢着光辉。她那明朗的眼睛,闪着润泽的黑色。她的头,已是梳剪成男式的短发了。
骆宾基是在萧红病危之际听她讲述过往的故事后,写下以上的文字的。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想必文字间透露出的情感氛围是萧红的真实体验,人类总会在最弥留的时候回顾自己最美好的一瞬。
吃官司,怀孕的人质
萧红命运多舛,固然因为遇人不淑,但也与她自身的性情有关。她有着相互矛盾的两种性格,一种固执,一种妥协。她与家族抗争,与传统抗争,为了美好的理想抗争,这属于倔强固执的性格。她又容易随命运漂泊,信任表哥陆振舜,信任李洁吾,后来又信任萧军、端木等,这又是她容易妥协的性格。
她第二次来北京前,与未婚夫汪恩甲达成了某种妥协,家庭从而解除了对她的软禁,使她有机会从哈尔滨去到北京。借助别人的帮助,这个愿望实现了,她瞒着未婚夫去了北京。但李洁吾、陆振舜都无法帮她实现读书的愿望。希望又破灭了。这时,发现被骗的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京。她转而说服未婚夫支持她读书,未婚夫为了稳住萧红,假意答应。萧红听信未婚夫的话,与他回了哈尔滨。没想到等到的却是一场官司。
他们二人首先是回到男方家里住了下来。1930年春天,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借口萧红同李洁吾的友谊,污蔑萧红作风不正派,不满意“名声不好”的萧红进汪家,所以代弟弟解除与萧红的婚约。这让萧红很气愤,开始与汪家打官司。汪恩甲照顾哥哥的面子,在法庭上说是自己想解除婚约的。于是,萧红输掉了官司。
萧红的家人感觉颜面扫尽,在呼兰无法见人,领着萧红及全家去了阿城福昌号屯 (现哈尔滨市道外区民筑乡福昌号村)。由于父亲张廷举不在阿城上班,于是把萧红托付给其兄弟看管。而老家的叔伯们看不惯萧红这个新女性,把她当成家族的另类。在叔伯们增加佃户的地租与削减长工的工资时,萧红企图说服伯父放弃自己的主张。伯父十分愤怒,把萧红毒打了一顿后软禁了起来,并打电报让张廷举赶紧回来,甚至提出要把萧红勒死埋掉。直到1931年10月4日,她才在小婶的帮助下,爬到一辆运白菜的马车上逃离了那个被她视为洪水猛兽的家庭。张家随即开除了萧红的族籍,萧红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女子。
走投无路的萧红再一次展现了她的妥协性,在已经与汪恩甲解除了婚约的前提下,与汪恩甲去东兴顺旅馆同居。萧红怀孕后,未婚夫一去不返,她被旅馆扣为人质。许广平回忆萧红这段经历时说:
“秦琼卖马……然而有马可卖还是幸运的,到马也没得卖的时候,也就是萧红先生遭遇困厄最惨痛的时候。”
萧红从家里逃出来的日期是1931年10月4日,她个人的苦难正好和 “九一八”国难同时发生。“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那天沈阳附近的南满铁路一段被炸,当时东北军阀张学良已向国民党政府投诚。因此,日本在东北利益受到影响。虽然日方租有旅顺、大连,并享有整个东北的许多权益,但毕竟因为人数太少,常吃亏,更何况当时各地反日情绪高涨,动摇了日本人在东北的控制力量,日军迅速地造成一连串的军事冲突,终于在短期内占领了整个东北。次年3月,日方以逊帝溥仪为傀儡,制造出所谓“满洲国”,正式建都于长春,号称“新京”。 (待续)
新闻推荐
回老家了,流浪孩子难舍潍坊 ◎父母离异的葛均海家住日照市莒县,父亲在家时常打他◎村里表示将征求多方意见共同抚养孩子,争取让他上学
①小海和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村委人员等在自家院子里。②路遇自己的大娘,小海跑过去递上樱桃。③在三角山村村委,小海的二姑流下了眼泪。本报5月3日A10版,曾以《流浪男童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