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心镇培育成为小城市,是当前城市化的重要战略决策。伴随近年来的城市化浪潮,凭借个性化的路径选择,李哥庄成为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青岛市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对于“孤悬河东”的李哥庄来说,各项市政设施几乎都需要独立配套,小城市试点工作如何突破?
李哥庄镇做法是,充分尊重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出了一条既发挥市场自生力量、也有效实施政府调控,两手齐抓、全面协调的新路径。
规划引领 明确发展目标
“临空生态智慧小城市”是李哥庄镇给自己的全新定位,立足大青岛,对接大机场,依托大沽河,他们提出建设“特色航空小镇、生态智慧新城、高端产业基地”,根据全市“一带两区四板块”的空间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修编了与临空经济区、大沽河生态产业带、红岛经济区、少海新城对接的新一轮总规并通过评审,确立了“一带五板块”的空间发展战略布局。总投资260亿元的李哥庄小城市建设项目在正大集团北京公司正式签约,为加快该项目的对接推进,日本UR客户前期来镇确定产业导入事宜,争取9月底前完成项目总体规划、确定产业导入方向,10月份启动项目区建设,以尽快提升城市承载力。以上举措将使得李哥庄规划布局更加科学。
完善配套 提升承载功能
李哥庄镇的城市化进程中,经济规律发挥了主导作用,政府的有效调控、引导,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李哥庄镇建设起步早、城镇化步伐快,原有的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日益庞大的物质需求。道路问题一直是影响村民出行的老大难。今年,该镇党委政府对镇区3条总长8公里的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修补、绿化补植、亮化维修;同时,对辖区内纵横道路进行全面梳理,提前与机场交通布局对接,实现与青岛主城区、红岛高新区、蓝色硅谷、胶东国际机场、胶州主城区的无缝快速对接。
从硬件看,李哥庄镇加快基础设施向镇驻地的集中。水、气、热实现集中供给全覆盖,柏油路、公交车、自来水、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全部实现“村村通”,多方筹集资金,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投资1.2亿元建设了镇域村庄污水管道,投资6000万元升级改造了海润水厂及配套管网……
从软件看,李哥庄镇不仅在许多方面实现了与城区同步,还有不少青岛甚至全省全国的首创:去年李哥庄镇建成了沽河社区、辛疃社区、李哥庄村三处日间照料中心,今年建成了双京社区照料中心,现正在规划建设大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资1500万元建设的大沽河文化中心已于7月6日开始运行,这座全省首家镇级数字影院的运营,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生活;启动了李哥庄镇综合警务大厅,在这里除了办理户籍、居民身份证、居住证等传统业务外,还可以办理补办牌证、换领驾驶证等车管业务以及出入境、消防等部门下放的一些代办业务,实行“一站式服务”……
集聚优势 实现管理突破
“限”“关”不如“现管”。李哥庄镇新成立城市管理办公室,调整充实城管中队力量,实施环保、安监执法、土地等同检共查;整治镇区顽症,由原来的13人,扩充到现在的30人。6月初,该镇又制定了城市管理综合整治的方案,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并召开动员会议,加班加点将《李哥庄镇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的通告》发到所有业主手中,同时,采取领导小组成员每家每户登门宣传解疑,广播车进行沿街宣传并行的方式,确保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赢得群众理解与支持。在此基础上,该镇在镇驻地迅速开展了“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广告牌匾、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小区楼院”六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乱停乱放、乱摆乱设、乱搭乱建等行为,规范车辆行驶、健全交通标识、严控沿街经营;与此同时,注重加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建设,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按照宣传发动、集中整治、巩固提升“三步走”,步步扎实,为市民的生活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肯定。
成果共享 提高公共服务
结合全市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该镇成立小城市公共服务中心,设置民政、残联、劳保等14个窗口,承接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78项、监督服务事项62项、便民服务事项61项;规范运营青岛市首家镇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交易54宗,其中工程类15宗、产权类22宗、采购类17宗,进一步加强村庄资产资源管理;延伸人力资源市场覆盖面,先行开展社区就业服务试点,把就业服务向社区、村居平台延伸,以服务促就业、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发布招工信息2307条,帮助企业招工6491人,并于今年4月份成功举办了青岛市社区就业规范化服务工作现场会。成立365便民快线,配备便民服务直通车,对群众诉求逐一落实,做到民生诉求一线通、民生服务一线送,群众诉求从原来的每天30多件次减少到每天2-3个。
该镇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明确城市化本身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城市化而城市化,也不能就城市化论城市化,城市化的发展必须与规划、建设、产业、管理、服务相协调。也需要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同步发展,这样才能为打造“临空生态智慧小城”提供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平台和拓展空间。
(刘德刚 于少杰)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