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着”文化的兴起是在战后的日本,如今,“古着”文化逐渐影响到了各个国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国那些最早接触这些亚文化的青年们就迅速开始了自身的文化发烧。也许有一天,在大街上,你和一个奇装异服的汉子(美女)狭路相逢,你不必紧张。因为你看到的一定不是古惑仔,而是“古着”爱好者。他眯起眼睛审视你时不是在骚扰你,而是在嘲笑你身上的优衣库,他打量你LV时也不是起了歹意,而是在怀疑你对潮流的理解。
古着界有着较高的门槛
古着,英文为:oldclothes、secondhandclothing。“古着”不等同于二手衣的概念,“古着”是真正有年代而现在已经不生产的东西。这些服饰无论使用的面料、细节的剪裁甚至用途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缩影,这些服装因为回不去的年代消失的传统工艺,非常稀少,所以有着特殊的价值。
“年代”是古着的核心价值,款式、材质只是附加值。正因为如此,能被称之为古着的衣服,一定经过时间老人经久的考验,玩家Bobo给出的考验期是“至少30年”,“没有超过30年,不是说你一定不好,是说你还不够’久\’、不够’古\’”。
玩古着是需要一定经济条件的,因为它十分讲究搭配。如果只买单品,就等于没买,你不可能穿着一件上世纪60年代的连衣裙,然后随便配双烂大街的波鞋吧?你得花很大心思找到合适的袜子、鞋子和首饰,甚至发型你都要重新做。此外,由于“古着”制作工艺和数量的稀少,所以价格一般都很昂贵,进入“古着”领域是有一定门槛的,随便一条牛仔裤都可能几千元,而且普通人绝对看不出来它的特殊性,只有“古着”专业人士才会关注你的牛仔裤是多少盎司的布料,封边用什么样的针脚。因此很多“古着”消费者都收入稳定,有些闲钱。“古着”人士都有着自己的职业,有公务员、学生、摄影师……一般来说,“古着”玩家年纪都不会太轻,太年轻一方面是没有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不可能会有对服饰历史的理解和喜爱。
古着是对美好时代的致敬
“我看着一件衣服,忍不住会想谁拥有过这件衣服。看着这些精致的鞋子,我就想象着它们的女主人穿着它们起床、散步、跳舞或亲吻某个人。你不仅仅是在买面料和做工——你买的是某个人的过去。”这是畅销书《古董衣情缘》里一名古着迷的内心独白,值得细细品读。
“古着”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性。可以说,透过一件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古着”,可以很好地了解某一时代的历史与文化。设计师的背景、衣服本身的故事、使用的材质、制作工艺都是值得深究的。
也就是说你穿了一件“古着”可以更贴切的去感受旧日的时光,“古着”最重要的是一种自我的感受,消费者赋予了古着生命特征,相遇需要缘分和机会。在中国有着“古着”教父之称的梁伟看来,穿一件古着,不仅仅是穿它的好看,更是穿它的历史;不仅是对漂亮衣服的迷恋,更是对一个年代整体的致敬。
而在古着玩家Frank看来,人们一定会怀念过去,也许是“过去50年”,也许是“过去100年”,我们今天怀着特别美好的心情怀念那个年代的文明与豪放、那个年代的绅士淑女。也许,100年甚至50年后的人们也会怀念我们今天的年代,即便我们这个年代看上去平庸无奇。在他看来,古着玩家的怀旧是一种发自本能的情感,至于会怀念哪个年代并不重要。正如当代艺术史家杰克逊说过,“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的文明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对古着玩家来说,也许可以这样表述:当我们怀念一个美好年代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用那时的漂亮服饰去代表它。 据《信息时报》
新闻推荐
9月1日,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内,卢沟桥第一和第二小学的百余名孩子向抗日英烈敬献花篮。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到来,北京卢沟桥畔宛平城地区的单位和百姓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