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跨界利弊 跨出去的都说好

来源:成都商报 2014-09-21 22:46   https://www.yybnet.net/

近年来,各个领域的国际品牌都开始向中国艺术家频频放电,这些艺术家也大多心领神会举杯上前。爱马仕邀请上海艺术家丁乙为他们设计了名为“中国韵律”系列的丝巾,法拉利邀请北京艺术家卢昊设计了限量版的跑车,周铁海更是第一个和国际品牌LV合作的中国艺术家,就连洋酒品牌尊尼获加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为什么这些国际品牌喜欢与艺术家联姻呢?这种联姻对艺术及品牌是利大于弊还是恰恰相反?让我们从国内外一些艺术家和国际品牌跨界合作的案例来看看。

国际

艺术与商业联姻:双赢

艺术最美妙处,就是它的无限可能。艺术家与各领域的跨界结合,效果如何?

达明安·赫斯特

与Alexander McQueen

在大大小小的跨界商业案例中,今年有两个案例非常经典,广受好评。一个是Alexander McQueen为庆祝其品牌标志性骷髅头图案印花丝巾诞生10周年,邀请了英国当代艺术的“国宝”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设计了30款限量版的丝巾。McQueen和Hirst在审美上本身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疯狂热爱对称造型、骷髅、奇异昆虫和植物所呈现出的某种“自然界天然的黑暗面”。这对跨界合作感觉顺理成章,成品也是让人眼前一亮,如万花筒一样般绚烂的几何昆虫图案和浅浅浮现在斑斓色彩中的骷髅图案,明亮优雅中带着艺术赋予的关于“生”“死”“爱”的深刻议题,是几乎各种类型的群体通吃的设计。

杰夫·昆斯与Lady Gaga

另一个就是Lady Gaga的新专辑“ART POP”和大牌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著名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以及其他几位前卫摄影、装置、互动数位艺术家的一系列合作。无论是否关注流行音乐或当代艺术的人都很可能在商场或者各种媒体里见到过昆斯为Gaga新专辑设计的封面———一个很像塑料雕塑的裸体Gaga,双手托着胸部,双腿间夹着一个亮闪闪的蓝色大球,背景画面是文艺复兴绘画大师,波提切利的传世名作“维纳斯的诞生”。杰夫·昆斯在大众眼里的知名度一定不如Gaga,虽然他是全球最富有的在世艺术家之一。Gaga专辑封面的那个蓝色大球就是Koons在全球顶尖画廊David Zwirner刚刚展出的新作“凝视球(Gazing Ball)”。这次合作让两个人都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

村上隆、草间弥生与路易威登

路易威登与村上隆的合作可称得上是艺术家与奢侈品牌合作的典范。2000年,LV设计总监马可·雅克布慧眼独具,希望村上隆让LV的经典图腾Monogram展开新的形象,经过不断地沟通,村上隆决在LV袋面原本的字母图案上加上花的设计,2003年昵称樱花包的“Cherry Blossom”于是诞生。

Cherry Blossom用数十种鲜艳色彩代替之前的传统三色印刷,让原本稳重优雅的传统印象变得年轻缤纷。限量发售的“Eye Love Monogram”系列则用了经典的可爱眼睛。《纽约时报》指出,这次合作为LV创下了上亿美元的进账,使路易威登在欧洲消费的低迷时期攀上了销售榜首。

与村上隆合作的成功,让路易威登对卡通风格的日本艺术家情有独钟,2012年,路易威登与村上隆同胞,有着“圆点女王”之称的日本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合作了一系列的产品,路易威登的经典皮具、成衣、鞋履、配饰、腕表以及珠宝,都化身为草间弥生圆点图案的载体。

艺术家与时尚合谋的商业行为,已经堂而皇之,屡试不爽。奢侈品赢了,艺术圈也赢了。

国内

他们,跨出去得更早

在消费型社会,艺术面向大众是必然的趋势。商业品牌的介入能加速这个过程。艺术本身的目的,是供人们欣赏和思考的。所以,摈弃商业化是不明智的。在国内,也有一批艺术家走在了时代前列。

杨福东和Prada

杨福东以其电影、录像、摄影作品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五部曲电影《竹林七贤》在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出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切引起了时装大牌Prada的关注,邀请其为Prada2010春夏男装广告短片提供指导。杨福东让穿Prada的男模们像功夫片里一样飞檐走壁,让一帮穿清朝服饰的“中国男女”站在地下仰望(上图)。真是“Prada的功夫气煞仙人”!短片名为“第一春”,来源于中国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展现了一部充满旧上海风情的黑白影画。有一种仿佛从梦境和记忆中走出来的迷蒙之美。

丁乙和爱马仕

丁乙被视为中国抽象派画家的先驱。1988年,丁乙开始画《十示》。“十示”是印刷业术语,也是精确的象征。丁乙画作的标志性风格,便是利用“十”字形的图案重复和细致地构造他的画面。通过系统地重复和利用十字形成最为直接的视觉效果,丁乙探索出了一种抽象的审美学。2008年,爱马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爱马仕“锦绣梦想”丝巾展,丁乙受邀为此创作了一款由无数彩色小十字组成的,取名为“中国韵律”的丝巾。爱马仕艺术总监、爱马仕家族第六代成员Pierre-Alexis Dumas则赞叹: “当我们收到设计构图时,我完完全全地惊呆了。我们的绘图师和色彩师立刻竭尽全力地把艺术家的构思展现到丝巾画面上。”

卢昊与法拉利跑车

卢昊,1969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其别具风格的处女座装置“花鸟鱼虫”也是其成名作。作品被包括剑桥大学博物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众多机构收藏。

卢昊是第一位与法拉利合作的中国艺术家。以宋代哥窑开片裂纹为灵感设计完成了法拉利599中国限量版艺术典藏跑车,该跑车在2009年法拉利举办的公益晚会上被以超过1100万人民币的高价拍出。说起选择宋瓷的灵感,卢昊说,瓷器这种材质可以让人了解其背后的中国文化的故事,哥窑清新淡雅,很有韵味。

周铁海与LV

周铁海玩的是观念艺术,被海内外媒体誉称为“中国真正意义上最纯粹的观念艺术家”。2007年,他的一句“我的画要用路易威登的包来装”,将他的绘画推向了时代的浪潮尖。

2007年10月, 周铁海把他的作品《我的作品要用路易威登的包来装》《中国又来了一个顾磊克》放在了在LV北京新店的入口处,与LV古董旅行箱并肩而立。作为LV第一次与中国艺术家合作创作的成果,这个艺术橱窗显然颇能吸引人眼球,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周铁海说:“那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合作。我从LV这里,又吸取了新的灵感。十多年前我还在上海的时候,就与LV结缘。当时,我在自己家里作画,想到中国艺术家尚未普遍被西方社会认识,该用怎样的包装才能为人所知呢?忽然,我想到了LV,就创作了《我的作品要用路易威登的包来装》。这幅画其实有点自嘲。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和我自己的境遇都有了完全的改变,正好LV找到我。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马上答应了。”《中国又来了一个顾磊克》创作于1997年,法国的中国艺术研究者顾磊克来到中国,周铁海觉得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他相当于一个赤脚医生,到边远的地区来布道行医,等于说是推着药箱来给当时的中国当代艺术作诊断。”于是便有了《中国又来了一个顾磊克》。

薛松、王开方与尊尼获加

2011年4月1日,苏格兰著名威士忌品牌———尊尼获加“黑牌”苏格兰威士忌在推出全新精致现代的瓶身设计的时候,也联合12位来自绘画、雕塑、摄影、时装、多媒体等多个领域的艺术家打造了“拾贰相”艺术作品展,以纪念新瓶的诞生。尊尼获加一直有与艺术家合作的传统。薛松设计的尊尼获加瓶身,整个感觉通透神秘,充满了中国味。李白的《将进酒》在瓶身上凭空起势,如大河奔流,其不朽名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所传达的人生态度也与尊尼获加“永远向前”的品牌精神不谋而合。而“中国时代杰出艺术家”王开方设计的尊尼获加,则运用多种材质的叠加,将该品牌40余种麦芽融合后复杂的口味用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观点

大部分人都乐观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界发展已是必然趋势,艺术与商业的携手前景如何?拍卖行、画廊态度如何?有机构曾专门组织了一次相关论坛,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史登科(前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品牌激发艺术家更多的灵感和激情”

汽车和艺术结缘是很自然的事情。自1972年始,从考尔德、斯泰拉、李奇登斯坦和沃霍,一直到杰夫·昆斯,都是各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与宝马合作的艺术家。在中国,最近的例子是艺术家李继伟在一辆Z4跑车上创作的作品。可以看出,当像宝马这样的品牌长期持续地关注和参与到艺术家的创作中,丝毫不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相反会激发艺术家更多的灵感和激情。

张宏(798宏艺术中心负责人)

“每个艺术家都希望‘被增值\’”

长期以来,商业被视为一门艺术;现在,艺术也转变成一种商业形态。所谓艺术的浪漫主义精神完全转换成为功利欲望和娱乐消费。艺术家们也被分割成为三类人群,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消费型艺术家,以艺术独立性为本的批判型明星艺术家,渴望成为前述其中某种明星的平凡型艺术家。

当代艺术已经走向娱乐化,艺术家是否将成为经济市场中可以被定价和交易的一个产品,并将所创作的产品透过不断的市场运作增值再增值。可能都不愿意去承认,但是每一个艺术家都希望“被增值”。

孙小娟(环铁时代美术馆馆长)

“市场化的当代艺术需要寻求平衡点”

商业品牌介入艺术,对艺术品质产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未来,当代艺术将分为两个大的走向,一是具备学术价值的纯粹艺术创作,一是和市场和商业和品牌相结合的当代艺术品,我认为它们是这个时代所造就的两个方面,并不矛盾。任何事物被市场化后必然会以利益作为向导,艺术也不例外,而艺术本身又有它的独特性,使得它不能绝对地以利益做导向。市场化的当代艺术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点,这一点最初没有确切的标准,需要我们来进行摸索。

本版稿件综合自财富中文网、雅昌新闻、博宝艺术网等

新闻推荐

判刑11年 后取保候审 又被决定不起诉 原县委副书记的“上岗”路

新闻回放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原县委副书记熊祖模,2011年因涉嫌滥用职权罪和贪污罪被带走,并被遵义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随后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1年。2013年5月贵州高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终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跨界利弊 跨出去的都说好)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