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9日讯(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李宗斌 周明东 红雨)日前,章丘明水香米双喜临门。一喜大旱之年获丰收;二喜经科学攻关,明水香米获保护性开发,研发新品系96个。
明水香稻原种“大红芒”。该品种虽米质好、香味浓,但因秆高易倒,低产晚熟,且受水源条件限制,种植面积渐少,濒临绝种。为此,明水街道规划建设了明水香稻特色品牌基地,成立明水香稻产销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把分散的300多户香稻种植户有序组织起来,实现规模种植,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据西营村种植基地稻农李志伟介绍,“今年格外旱,但因品种好,管理科学,亩产800斤有把握,有些地块能超1000斤。”
明水香稻享有盛名,亦有缺陷:吃着不如闻着香。近几年,明水街道组织专门科技力量,在香稻品种保护性开发上大做文章,从2011年到现在已选定新品系96个。明水街道还多次去南方引进苏御香糯及日本清香型品种。改进明水香稻香味香型,达到闻着香、吃着香、咽下去也香的效果。
新闻推荐
□记者杨秀萍报道本报聊城讯6月26日,在全国范围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活动渐入高潮之际,中国老促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弘扬老区抗战精神教育活动在聊城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