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卢鹏本报通讯员张建锋
10月深秋,莒县小店镇的标准化芦笋种植基地里,大片绿色芦笋植株在阳光下随风摇摆,绿色波浪中间,小店镇党委、政府、出口加工企业、种植基地负责人和专家探讨、解析芦笋种植业发展前景。
“绿色金条”亦有失色时
洁净明亮的餐厅内,服务员优雅地拿开明亮的半球型金属盖,餐盘上,精制配菜的中间,是一根碧绿的芦笋。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场面小题大做。但在很多发达国家,芦笋就是这么吃的。
“在老外那里,芦笋是绝对的‘硬菜\’,论根卖的。”山东新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青说。王青在莒县从事芦笋加工出口贸易近二十年,跑遍了芦笋产区及进口国。曾经有日本高端婚庆公司派代表直接找到他订绿芦笋,用于大型婚宴,做成菜品后折合人民币300多元一根。
芦笋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绿色金条”,它是国际贸易中单位货值最高的蔬菜,日韩及欧洲很多国家的国民将芦笋视作保健价植极高的高档食品,芦笋在这些国家有十分稳定的市场需求。
因为起步较早,又有临港优势,莒县的芦笋加工出口企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其加工出口量占到全国加工出口总量的近九成。
小店镇有“江北最大绿芦笋生产基地”之称,2011年获得“莒县绿芦笋”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金字招牌。按说小店镇芦笋应该过上了饱暖无忧的日子。然而,“绿色金条”,亦有失色之时。
小店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成规模地种植绿芦笋,虽数次受市场价格变化冲击而有起伏,但总体规模一直在扩大。到2006年,小店镇绿芦笋种植面积达到高峰,全镇2.2万亩。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芦笋出口贸易产生很大影响,小店镇芦笋种植业中的一些积弊也开始显露,引发连锁反应。许多笋农拔掉笋株,改种其他作物或外出打工。小店镇芦笋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
“前几年还有1.6万亩,现在实打实的是1.2万亩。”面对记者采访,小店镇党委书记卢兆梅直接交了底。“得把优势重新用起来,让农民得实惠。”卢兆梅说。
最恨那粒“老鼠屎”
新采摘的新鲜芦笋太脆了,即使轻柔的接触也会把它折断。断了的芦笋就卖不出好价钱了。怎么办?笋农有自己的“办法“,他们就地取材,用干树技小木棒扎在笋株里,把断掉的芦笋串接在一起,拿起来一看,跟原来一样。把它放进一捆捆的芦笋中,更看不出来了。但这样做的笋农可能想不到,引发“危机”的种子就这样一粒粒的种下了。
“这种小木棒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也检测不出来。”在场的芦笋出口加工企业业主们说起这事都是一肚子话,这些干树枝小木棒让企业十分头疼,小木棒吸收芦笋中的水分膨涨后箍住笋株,十分结实,用肉眼很难识别。用小木棒串起的芦笋一旦进入到消费者口中,尤其出口到国外,结果可想而知。不起眼的一根小木棒,能废掉一整个集装箱的出口芦笋,甚至让企业失掉一个国家的出口市场。
“这就是‘道德成本\’啊。”卢兆梅说,什么叫“一粒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她在这个事上有切实的体会。明白人都恨这粒“老鼠屎”,但谁也没办法时时盯着笋农,阻止他们用“小聪明”。除了小木棒,散户笋农种植的芦笋在农药残留等诸多方面的标准都无法保证。而一些无良的中间商会明知故犯地把有隐患的芦笋掺到出口芦笋中谋利。
小木棒和农药残留之类的“小事”,破坏了出口加工企业与笋农间的信任和市场秩序。小店镇的芦笋种植业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渐入佳境“一当十”
“芦笋出口的检验检疫标准越来越严格,农民个人、散户种植芦笋很难达到出口标准。”在小店镇政府工作近三十年,专注于芦笋种植技术及产业发展研究的高子善说,从这个角度看,近年来小店镇芦笋种植面积的减少不完全是“坏事”。减少的是散户种植的面积。而由加工出口企业直接投资建设、管理的规模化、标准化芦笋种植基地,面积正在增长。现在已有5个出口加工龙头企业在小店镇建立芦笋标准化种植基地,总面积已达3000亩。
在场的出口加工企业业主对此持相似的观点。他们介绍并对比了国内其他芦笋种植区的情况,很多种植区起步晚,从一开始就注重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所以在出口竞争力及抵御市场风险方面都有优势。“这就好比成建制的‘正规军\’对散兵游勇,以一当十,‘战斗力\’不在一个水平上。”王青说。
目前,小店镇的3000亩标准化芦笋种植基地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投资的出口加工企业全权管理,笋农给企业打工,这种模式下企业更容易控制产品的品质和相关标准,但管理成本较高;第二种是类似订单农业,企业与笋农签合同,提供肥料、农业及相关技术支持,并以保护价向农民收购芦笋。这两种模式下,笋农的收入都十分稳定,平均每亩芦笋一年的收入在1万元左右。
“小店镇再增加的芦笋,都应该是规模化、标准化的,每一亩都是要照着出口标准去种的。”从芦笋种植基地返回的路上,看着车窗外成片芦笋形成的绿色长墙从眼前飞闪而过,卢兆梅若有所思地说,小店镇芦笋种植业的重新崛起是个综合工程。涉及政府补贴,招引企业数量规模等多个方面。而让笋农自行接受标准化种植的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她说,目前比较可行的是推动土地流转和引进出口加工企业的力度,以企业为主导,积极争引政府的相关补贴,增加标准化种植基地的面积。小店镇正着手推行这方面的工作。
新闻推荐
核心提示◆求职找不到求职网站,即便是国内一些大型的求职网站中也没有莒县的招聘信息,“信息时代没有网站怎么能行。”今年31岁的莒县小伙王晓鹏,学过理发,做过推销,在日本造船厂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