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腿、残肢、死尸、四处飞溅的鲜血……这些场景似乎只在恐怖电影里会出现,然而如今这些恐怖景象却能在南宁市中心一家商场内看到。广西新闻网12月13日报道,伴随着“藤木病院”这一号称“史上最恐怖医院”的主题鬼屋开门营业,年轻人群与中老年人群之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反方:我们应拒绝“史上最恐怖医院”
一些年轻人之所以推崇备至,根本原因是精神空虚,没有正确的健康的精神寄托,所以就寻找这种刺激。
不客气地说,“史上最恐怖医院”这样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恶俗文化,媚俗文化,丑陋文化。的确,年轻人需要刺激,但是,我们应该用积极向上的阳光文化刺激,而不是用这种丑陋的恐怖文化刺激。
“藤木病院”表面看来好像很热闹,但却让社会“阴”盛“阳”衰。而且,这种刺激可能会使部分人产生强烈的恐惧和厌恶情绪,特别是分辨能力不强、承受能力不强的低龄人群,“盲目”接触可能会导致不可预计的后果。从前一些“地狱游览”等类似的项目,吓病、吓死过游客。
商场文化创新营销不应该媚俗、恶俗和搞恐怖的文化,应该能够对社会文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对人的思想、精神、情感提供阳光营养。“美丽城市”拒绝“史上最恐怖医院”,我们需要的是美丽思想,美丽精神,美丽心情的“美容医院”。(殷建光)
正方:我们可以有自己的“鬼屋”品牌
说起这“藤木病院”,其实并不是全新的事物,它是根据日本富士急乐园的“慈急综合病院”模仿而来。
现在国内80后、90后都深受日韩恐怖文化产品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喜欢挑战感官上的刺激。“藤木病院”的主办方,正是准确把握了年轻人的这一心理,通过对日本“慈急综合病院”的模仿,整合出了火爆的“藤木病院”。然而在文化自主创新层面,这却是彻底的失败。
但是,“藤木病院”处处散发着山寨的味道,连名字都是“日式”的。其实,我国也有很多像“聊斋”这样极有本国文化特色的鬼故事,能否用这些“文化财富”创造我们自己的“鬼屋”品牌,让年轻人从玩乐刺激中接触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情与美、正气与智慧,值得我们反思。(岳培荣)(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春节前后,来自《华夏时报》的一篇报道,被很多人在自媒体上转贴、转发。那篇题为“中国制造遭遇年关劫:企业接连倒闭寒流来袭”的报道称,年关将近,本应喜庆迎接春节的时候,却接连传来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