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称追星族为fans,来自拉丁文fanatics,意思是“对神的崇拜所导致的疯狂”。台湾作家余光中说,fans译成“粉丝”很贴切,因为“丝”体现了群体性。同样是仰慕,“知音”只能是少数,而“粉丝”必须是多数。
据考证,追星族的闪亮登场可追溯到唐朝。
在名家辈出的盛唐诗坛,王昌龄以擅长七绝闻名。他曾被贬谪到龙标(今湖南黔阳),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跟随的老仆人需沿路捡拾落叶枯枝当柴烧,但他诗名满天下,经常有人在路边跪拜,向他求诗。
和王昌龄一样,贾岛也是位苦命诗人,但他身后不乏众多追慕者,其中一位是晚唐诗人李洞。李洞“酷慕贾岛”,他的头巾上佩戴着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他的手中持有一串为贾岛祈福的念珠。每听说有人喜欢贾岛,他必亲手抄录贾岛的诗相赠,还叮咛再三:“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
以上都比不上白居易的追星族疯狂。荆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狂热迷恋白居易的诗歌,“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诗,凡三十余处”,连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诗句,且配了图画,图文并茂。如此体无完肤的疯狂,被人称为“白舍人行诗图”。
不过,当时连唐宜宗都写诗赞白居易,诗日: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自居易的《长恨歌》还流传到日本,受到广泛喜爱。
广泛的崇拜并没有使白居易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说起来,他是李商隐的“粉丝”。《唐才子传》记载,白居易晚年退休在家,很喜欢李商隐的诗文,他常说:“我死之后,来世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白居易仙逝后不过几年,李商隐果然得了一个儿子,他也不客气,干脆把这个儿子取名叫“白老”。
(凤凰)
新闻推荐
晚报讯20日的《宜宾晚报》与本地媒体联动刊登了寻找一封78年前抗战请愿书主人公的消息,如果您有他们的线索,可以和我们联系,一起去还原这封抗战请愿书背后的故事。■宜宾15万人奔赴抗日最前线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