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20日的《宜宾晚报》与本地媒体联动刊登了寻找一封78年前抗战请愿书主人公的消息,如果您有他们的线索,可以和我们联系,一起去还原这封抗战请愿书背后的故事。
■宜宾15万人奔赴抗日最前线
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聂熙介绍,当年,宜宾有15万人奔赴抗日最前线,每十个人里就有两个人参加抗战。最新披露的这封抗战请愿书,真实记录了当年宜宾热血青年踊跃当兵上前线的壮举。在兴文县,有个雷氏家族,七弟兄前赴后继抗战,死了六个。不仅为前线提供兵力和军需补给,地处战略大后方的宜宾,还敞开胸怀接纳了大量来自沦陷区的机关、学校、工厂和民众。这些体现出的正是当年宜宾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
■老兵当年主动上战场
时隔78年,当年的中学生现在应该是年过九旬的老人,然而,目前宜宾找到的100多位抗战老兵里却没有这7个人。纪录片《老兵讲述》拍摄者董志宇说:“这7个人我没见过面,但是我们访问过的老兵,当年很多就是用这种方式主动上战场。如果只有15岁,他就虚报成18岁;身高不够就踮点脚。反正就是要去报国,就是要去打日本侵略者!”
■“裴谦和”“裴谦鹄”是一个人吗
据考证,请愿书中的叙属联立中学校是宜宾市一中的前身。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宜一中没能留下当时的档案资料。根据请愿书上的籍贯和住址,这7个人属于现在的翠屏区、宜宾县和高县。但是,当地公安户籍系统里也没有找到年龄在90岁以上的相关名字。目前唯一的线索,就是请愿书里裴伯康留下的通信处收件人的名字“裴谦和”,与户籍系统中一个叫“裴谦鹄”的名字相似。而据说抗战年代的宜宾有“裴半城”的说法,就是说当年宜宾城里姓裴的人很多。那么,裴谦鹄与裴谦和、裴伯康之间,会有联系吗?目前,多家媒体正在全力寻找。
晚报记者 周详
新闻推荐
日本东北大学和德岛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用患有帕金森氏症的老鼠做实验时,发现借助磁共振成像(MRI)能揭示其脑部神经活动出现异常的区域。这说明对于帕金森氏症有望“看图”诊断,在出现症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