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爱,哀 亲,情 哭,苦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5-04-05 18:17   https://www.yybnet.net/

李银河和王小波

清明特辑

思念

那些写给另一个世界至爱亲朋的信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今天是清明节,一个寄托无限哀思的日子。生死爱悔。从古至今,都是文学艺术的一个永恒母题。当作家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亲人或爱人死别之痛时,其内心被激发出来的情感诚恳度、创作力,以及因此而体悟到的人世哀沉的深刻性,使得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具有非一般的艺术含量。

大散文家归有光写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寥寥几语,情深意长;大文豪苏东坡写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天人两隔,刻骨思念;元稹面对妻子的恩情,写下“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以遣悲怀……

文人们为表达对亡人的祭奠、哀悼、抚思,留下千古传诵的优美诗句。事实上,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已经形成一种源远流长的诗歌现象,被研究者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气质的诗歌品种加以研究。

纵观现代乃至当代文坛中,以文学表达对亡人的哀思的作家及佳品,不乏其例。这些作品,其实也相当于一封封未亡人写给另一个世界至爱亲朋的亲笔信,展现出动人的人性光芒。

爱与哀:父亲写给女儿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推荐:闻一多《死水》,周国平《妞妞》)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地飞这首《也许——葬歌》是著名诗人闻一多为悼念3岁早夭的女儿立瑛而作的一首葬歌,最早发表在1926年,后收入闻一多诗集《死水》。

该诗意象新颖,节奏明晰,感情真挚,在当时轰动一时。直到今天,还得到许多读者的钟爱,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爱女的早夭,对诗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诗人没有号啕恸哭,没有刻意渲染,而是平静地娓娓道来,将悲痛埋进诗里。整首诗格调哀惋但不悲惨,真挚却不夸饰,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在当代,要说作家写给夭折爱女的名篇,不能不提到哲学家、作家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10多年前,周国平的女儿妞妞出生后不久,被诊断患有重病。妞妞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就离去了。

作者用极为细腻的笔法记录下了他与妞妞共同生活的500多个日日夜夜,他和妻子像养育健康小孩一样细心呵护她,直到她停止呼吸的那一刻。

在女儿无可挽回的死亡旅途上,一路播洒欢笑。在这本书中,周国平用他的温情而不失哲思的笔触,记录下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以及在摇篮旁兼墓畔,关于死亡的思考和生命的感悟。

这部作品当年引发轰动,在国外被称为“中国医学人文学的重要作品”。

亲与情:丈夫写给妻子

好好儿放心安睡罢,你(推荐:巴金《回忆萧珊》、朱自清《悼亡妇》)

“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著名作家巴金怀念已经去世的妻子萧珊的文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散文世界的名篇著作。

1972年,与巴金情深意笃的萧珊去世。6年后,巴金写出感人肺腑的长篇散文《怀念萧珊》。6年后,他又写一篇《再忆萧珊》。

这两篇文章中,巴金表现出他一贯的文笔大气质朴、情感深厚意切的叙述风格。相比写小说,他的笔端有一种“情愈切辞愈缓”的美感。由于对爱妻命运不公的血肉相连感,文章又带有非一般的痛楚,为作品增添了一种悲壮、激愤的色彩。

朱自清的《背影》几乎是人尽皆知。其实,除了《背影》,朱自清写的《悼亡妇》,其情感动人之处,并不亚于《背影》,甚至有读者称之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在《悼亡妇》中,朱自清用一种极其家常、自然的口吻,像面对面一样,细致地给亡妻讲述几个孩子的近况:“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告诉你,我夏天回家来着:迈儿长得结实极了,比我高一个头。闰儿,父亲说是最乖,可是没有先前胖了。采芷和转子都好。五儿全家夸她长得好看;却在腿上生了湿疮,整天坐在竹床上不能下来,看了怪可怜的……谦,好好儿放心安睡罢,你。”

在朱自清笔下,读者认识了他的妻子“谦”,一个温婉贤惠、体贴勤劳的妇人。去世前生养了5个孩子,为了照顾孩子和丈夫,一心扑在丈夫和孩子身上,使得身体越来越差,直至生命尽头。全文毫无矫饰,却字字催泪,大淡然中有大情义。

哭与苦:女人写给男人

满身麻木得连哭都哭不出(推荐:陆小曼《哭摩》、林徽因《悼志摩》、李银河《悼小波》)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从南京乘坐飞机到北平,因雾在济南附近触山,坠机遇难,震惊国内文化界。胡适、沈从文、陆小曼、林徽因等徐志摩的爱人及至交好友,纷纷写下哀悼徐志摩的文章。其中,最不容错过阅读的,莫过于徐志摩生命中两个重要女人陆小曼和林徽因分别为他写的悼文。

“我深信世界上怕没有可以描写得出我现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支笔,不要说我自己这支轻易也不能动的一支。可是除此我更无可以泄我满怀伤怨的心的机会了,我希望摩的灵魂也来帮我一帮,苍天给我这一霹雳直打得我满身麻木得连哭都哭不出,浑身只是一阵阵的麻木。几日的昏沉直到今天才醒过来,知道你是真的与我永别了……从前听人说起‘心痛\’我老笑他们虚伪,我想人的心怎会觉得痛,这不过说说好听而已,谁知道我今天才真的尝着这一阵阵心中绞痛似的味儿了……”爱人徐志摩的突然离世,对陆小曼造成了重创。

这位被世俗误解很深,甚至被称为“名媛交际花”的才女,在这篇文章中,将她的肝肠寸断、痛切缱绻等被击懵的情状,表达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戚戚然。

徐志摩突然去世,还给他生命中另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林徽因带来很大的震惊。在《悼志摩》的文章中,林徽因表现出浓烈的痛苦之情和缅怀之感。

她写道:“这梦幻似的人生转了几个弯,曾几何时,却轮到我在这风紧夜深里握吊他的惨变。这是什么人生?什么风涛?什么道路?”

不过,终究是与徐志摩的关系性质和性格都有差别,相对于陆小曼字字泣血的悼文,林徽因的悼文显得相对较为冷静,行文更为克制而有序:“我不该在这里语无伦次地尽管呻吟我们做朋友的悲哀情绪。归根说,读者抱着我们文字看,也就是像志摩的请柏雷一样,要从我们口里再听到关于志摩的一些事。”

相比于陆小曼和林徽因对徐志摩的哀悼,当代学者、知识分子李银河,面对爱人王小波因病骤然离世,写的悼文《悼小波》又是另外的一个风格:文笔轻盈而深具睿智之美。

她开篇下笔淡然:“日本人爱把人生喻为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凋谢了。小波的生命就像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溘然凋谢了。”

在悼文中,带着理性的鉴赏眼光和对爱人的欣赏之心,李银河诚恳地分析了王小波的文字特色和文学潜力:“小波虽然不写诗,只写小说随笔,但是他喜欢把自己称为诗人,行吟诗人。其实他喜欢韵律,有学过诗的人说,他的小说你仔细看,好多地方有韵。”

李银河认为“小波的小说文学价值很高”,甚至说:“如果诺贝尔文学奖将来有中国人能得,小波就是一个有这种潜力的人。”全文表达了对爱人的由衷欣赏:“小波在一篇小说里说,人就像一本书,你要挑一本好看的书来看。我觉得我生命中最大的收获和幸运就是,我挑了小波这本书来看。我从1977年认识他到1997年与他永别,这20年间我看到了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书……虽然后面的篇章再也看不到了,但是我还会反反复复地看这20年。这20年永远活在我心里。”

总之,李银河写出了一个有独特见识和非凡特色的文学天才,也写出一个浪漫真挚、有情有味的爱人形象。这篇悼文文笔轻盈明朗,哀而不伤,每年王小波忌日,被读者找来反复阅读,也在情理之中了。

新闻推荐

今日本报隆重推出《川南观察》

聚焦川南,深耕四城,解读时政、服务民生。今日起,本报全新改版,每天推出一个周刊,打造行业影响力,抢占行业制高点。周一到周五,五大周刊将依次亮相:时政周刊、理财周刊、健康周刊、教育周刊、乐居...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爱,哀 亲,情 哭,苦)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