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靠什么建立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5-06-09 02:39   https://www.yybnet.net/

□惠铭生

当下,公众“谈食色变”,有人认为食品安全是“人为炮制”,剑指个别媒体哗众取宠,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大做文章。如今,权威专家又发声解释,“有毒”食品并非传言那么可怕,言外之意就是,我国市场上的各色瓜果蔬菜总体还是安全的。

细听这些专家的权威解释,公众真的不必动辄对食品安全而感到恐惧。比如,十年前,高毒农药在农药中所占比例接近30%,现在还不到1.7%。而且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是两个概念,残留不代表对人体有害。

此前我们说吃什么东西不安全,大多是口口相传,或是微博、微信传播……这类信息到底是真是假,确实不好简单判断。所以,人们对此多是半信半疑,最终,缺少专业科学知识的公众也只能“宁可信其有”,甚至以讹传讹了。但是,国人“谈食色变”绝不仅仅是因为权威专家的解释少所造成的,消费者更倾向于把他们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当真,甚至对负面的消息更容易相信,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据权威报告显示,多年来出口食品一直保持在99%以上的合格率,而国内食品的合格率却在90%左右。相对于我国庞大的食品市场、浩瀚的食品品种以及13亿人每天的消费量,相对应地,不合格的食品数量注定也是“海量”的。出口食品合格率既然能达到近百分之百,国内食品为何却达不到?

二是有些食品“有毒”的新闻并非空穴来风。笔者老家在农村,家人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但他们都告诉我,喝茶要先洗茶,因为种茶打药太多;少吃猪肉,因为农民喂猪,喂食瘦肉精,且为了预防疾病,经常让猪喝青霉素。他们给我送的花生油都是“专供”——辟出一块地,专门种不用药的花生用以自食。“自己种的粮食自己不吃”这样的新闻不绝于耳。

三是一种农产品是否“有毒”不仅在于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还在于种植的土地或灌溉的水是否被污染。基层监管部门的技术人员少、检测设备匮乏,检验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基层心有余而力不足,监管不力是很明显的。

可见,为确保舌尖的安全,让公众免除对食品安全的恐惧,仅有专家们的权威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在于农副产品要长期经得起公众的质疑和科学的检测。比如,种植瓜果蔬菜的土壤和水源是否安全?基层检测是否全面覆盖,且其合格率是否力求与出口产品看齐?曾有报道称,一根大葱要出口日本,必须进行200多项农残检测。试想,国内的食品如果要经过如此审慎和严格检测,谁还敢滥用农药、种植出“有毒”食品?公众又焉能动辄“谈食色变”?一句话,行政监管缺位、无为,才是公众对食品安全恐惧的真正原因。(据《北京青年报》)

新闻推荐

日本民众抗议活动不断

据新华社东京7月24日电(记者冯武勇刘秀玲)日本民众24日晚在东京举行“对安倍政权说不”示威活动,对安倍政权在安保法案、核电、美军基地、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等重大政策上无视民意的倒...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靠什么建立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