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
我的家乡临湘县陆城,是湖南省最北边有名的文化古镇,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她伴长江,倚洞庭,依山带水,土地肥沃,莼湖绕其东,鱼梁拱于前,白马矶拥于后,自然风光旖旎,乡亲们世代在此繁衍生息,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可是,有一天,那是1938年11月8日的下午,日寇11军第六师团今村支队,打从长江对岸的洪湖,乘6艘汽艇溯江而上,侵入陆城。这下古城遭殃了!丧心病狂的鬼子兵,烧杀抢掠奸,无恶不作,半条街上古色古香的民居毁于一旦,几个月内杀死无辜群众96人,旧县衙署,考棚、莼湖书院、文庙、乾元宫、刘太祠、三闾大夫祠等30多座著名古建筑尽数焚毁。
日寇疯狂的暴行,激起乡亲们的切齿痛恨。时任县长李锡年弃官而去,家乡人民自发地组织起地方武装,用山陵江湖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打起了游击战。曾经当过北伐国民革命军营长的我外公艾荣,被推举为粤汉铁路路西办事处主任兼联乡总队长,带领一标人马活跃在陆城、路口铺、云溪等地。1938年的一个冬夜,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他们伏击日军的一列军用列车,使车头车厢身首分离,并引爆车上的弹药、汽油等物品,游击队员们冲上前去,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余人。1939年春,他们又用同样战术,炸毁日军火车一列,活捉两名日军士官,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与军需物资。陆地传捷报,水战亦辉煌。一天傍晚日军的一艘水上巡逻艇逆长江而上。游击队隐蔽在大矶头纤道旁,待敌艇行至矶头的险滩时,队员们居高临下,将早准备好的炸药包手榴弹一齐扔向敌船,机枪步枪密集开火,很快敌艇被炸沉江底。立足在家乡的土地,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路西游击队愈战愈勇。很可惜,我外公在1939年11月突发急病去世,没有等到日寇投降的那一天。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我开始上小学了,对家乡的人和事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有一天,我发现陆城搬运社里多了一个年轻人,中等身材,黑红的脸庞,天天跟随大家一道“挑箩”(用箩筐挑货物),做事很卖力气,但从来不开口讲话,我便问大人:这是个什么人。大人告诉我,那是一个日本人,名字叫做辛庚。我感到十分诧异,搬运队里怎么会隐藏一个日本鬼子呢!随后我便去有意了解他。原来他是一个青年学生,被招募入伍,在部队没有待多久,日本就宣布战败了。辛庚流浪到了陆城,又正在生病,是一个老人家看他可怜,悄悄地收留了他。在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辛庚的病很快就好了,依然住在陆城。他混迹于普通百姓之中,慢慢和街坊邻里打成了一片,还学习着说本地土话。老百姓对他很友好,没有把他当成敌人。他就在街上靠卖苦力为生,后来还进了有组织的搬运社。我那时在陆城小学读书,有一次我看到辛庚不知从哪里弄来一辆自行车,在东门湖操场骑车子玩。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自行车,感到很新奇,便跟着他跑。辛庚骑车技巧高超,可以倒骑车子,还能在车上竖倒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大概是1953年吧,日本国在中国的人都要回国了,辛庚已经与陆城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自己国家也没有了至亲,很想在中国度过一生,高低舍不得回去。我不知道当时有没有政策,所有的日本人必须回国,反正就听到辛庚要回去了。那一天,陆城的老百姓都来相送,好多大妈大嫂都哭了,说了不少掏心掏肝的话,辛庚也痛哭流涕。其情其景,使人格外伤心。多年后,我回忆这段历史,想到,我们中国真是富于善良的民族,即便是我们曾经的敌人,没有因为他们的罪行而虐待他们,而是以德报怨、捐弃前嫌,用博大的胸襟给予宽恕。几千年文明的传承给予了我们这个民族善良、宽宏、大度的本质,这是一种遭受再大苦难也没有改变的高贵品质。
新闻推荐
8月31日,观众在中华世纪坛观看展览。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