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塑像
前不久,我有幸游览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墓园。那天我刚结束对昆明西山龙门石窟的游览,刚走出景区的大门,远处一块刻有“聂耳墓”三个大字的大石头映入我的眼帘,我就和几个朋友商量,一起游览《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聂耳的墓园,大家非常赞成,这是难得的机会。
离开龙门景区大门后,我们便左拐进一片缓坡,只见那里松柏苍翠,冬青碧绿,庄严肃穆。远处伫立着聂耳的汉白玉塑像,圣洁无比又高大宏伟。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就长眠在这个墓园里,我们一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缓缓向墓园迈进。在松柏森森的绿树丛中,我们看到聂耳的墓园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在“琴颈”,道上有七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七个音阶;道上共有24级石阶,表示他仅活了24年。在“琴盘”顶部,有七块晶莹的墨石,上面横写着“人民音乐家聂耳墓”几个大字。整个墓园设计新颖,构思精巧,主题鲜明,既突出了音乐家一生的特点,又显得庄严大方朴实。
我们先来到墓园的中央,瞻仰聂耳的塑像,塑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整个墓园显得那样的美丽、纯净。我们面向聂耳的塑像三鞠躬,凝思他的经历,追忆音乐之子的光辉一生。“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时耳边响起了铿锵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旋律。正是这个雄壮的旋律唤醒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强意志,吹响“中国革命之号角”,擂响“人民解放之鼙鼓”,鼓舞亿万民众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建立了新中国。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郭沫若在《聂耳墓碑文》里写道“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乎巍巍然,其与国歌并寿而永垂不朽。”这是对这首歌和歌曲创作者的高度概括与评价。
继续向上走去,便来到了聂耳的墓前,我默读着聂耳的生平:聂耳,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1912年生于云南昆明一个清寒医家。自幼喜爱音乐,能奏多种乐器。中学时代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革命活动……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工作,并以“黑天使”为笔名发表艺术评论,抨击靡靡之音,提出替“大众呐喊”的主张。1935年,到日本赴苏联,不幸于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今年正是他逝世80周年,我们来得太有纪念意义了。
游览结束后,我们从右边的台阶拾级而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音乐家聂耳的墓园。我想,这次昆明之行游览了聂耳墓园,使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人民音乐家的光辉的历史,真是不枉此行啊。
新闻推荐
硝烟背后的“潜伏者” ——中共隐蔽战线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阎宝航同志解放初期的潘汉年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