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龙报道8月15日,刘军华给参观抗战纪念馆的学生讲解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见习记者罗从忠
本报记者吕光社
8月12日,位于碧波路正在试营业的日照市抗战纪念馆中,被装裱在玻璃框中的一张由日本侵略者绘制的侵华战局地图吸引了不少观众围观。在这张地图上,“石臼所”“涛雒镇”的标注清晰可见。
“像这张能证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地图,我这里还有十多张。”抗战纪念馆的主人刘军华说,“这充分说明日本在侵略中国之前就已经把中国的山川湖泊、乡镇村落、交通要道勘探得清清楚楚,侵华战争的爆发,日本蓄谋已久!”
在这座纪念馆中,从日军侵略的照片、书籍、地图等史料,到日军轰炸时遗留的炮弹,以及中国军民抗战时期用的石雷、枪支和大刀等物品,4000多件藏品,包括2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证明着那段虽已远去但不容置疑的历史。
“我收藏的抗战题材的文物,还有1万多件藏品被堆放在仓库里,能再开起这样的4个展馆。”了解刘军华收藏事业的人,无不对他的藏品之丰富感到惊叹。刘军华自1995年踏上文物收藏的生涯,至今已有20年。经过大浪淘沙式的多年积累,他目前一共保存了4万多件文物。
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刘军华的藏品涉及种类丰富,红色文化代表物件、古代民俗文物、历代钱币、古籍字画等都在他的收藏之列。刘军华坦诚地说:“我也开过古玩店,也靠出售玉器、古玩养家糊口。”然而,对于抗战文物,尤其是日照抗战物件却情有独钟,“一件都不舍得卖”。有许多单位和个人提出重金收购他的抗战文物,都被他一一回绝。当被问及藏品的价值,刘军华一脸严肃:“这些东西根本不能拿金钱去衡量,它对抗战岁月的缅怀,对子孙后人的激励,对日军暴行的证明等价值远远超出了物质价值。”
刘军华的抗战纪念馆包括抗战历程厅、日军暴行厅、武装斗争厅、抗日根据地厅、抗战英烈厅等多个厅室,不但有从1931年到1945年抗战时期的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而且还有1874年以来日本侵占台湾的各类文物。诸多展品中,有两张并不起眼的黑白照片,拍摄的是侵华日军在今天东港区三庄镇行军时的场景。“这是日照市发现的仅有的两张直接反映日军侵略本地的照片。”刘军华介绍。
馆内有一张卖地文书,记录了村民郭守绎为了下葬亲人而卖掉田地的经过,其中这样写道:“杨氏病故正值沈疃日本占领,全村人颠沛流离十室九空……”真实地反映了战时农村惨状。此外,日照抗日民主政府写给聂荣臻元帅的信件也格外珍贵,记载了日照人民为支援前线抗击日寇,联合诸城筹集木材修筑工事的史实。1941年莒县县政府翻印的战时小学课本字迹依然清晰可辨……这一件件的抗战文物拼凑起当年日军蹂躏日照民众的场景,以及抗日军民为抗击侵略的不懈努力。
纪念馆的一处展区造型独特,被设计为长城造型。按照刘军华的构思,这有着特殊的寓意:“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用血肉筑起的长城换来的,我把展柜设计成长城形状,同时也喻示着中国人民宁死不屈顽强抗战的决心,像长城一样永不倒。”
近期,刘军华一直非常忙碌,他在日照和南京之间往返了七次,学习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装修、布置与运作。目前,日照市抗战纪念馆已经初步建成,但刘军华比以往更加繁忙。“8月30日将正式营业,但还有很多工作等着落实。”刘军华坦言自己每天晚上都得忙到十点之后才能回家,“但用句时髦的话说,我累并快乐着,能够为全市人民看守和展示这些文物,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将这段历史岁月展示给日照人民与游客,提醒世人勿忘国耻,开创未来,我深感欣慰。”
新闻推荐
当8岁的杜月笙彻底沦为孤儿时,28岁的黄金荣还在上海华洋交界的洋泾浜郑家桥一带,与众多街头小流氓一起混社会。他全然想不到,自己会在3年后进入法租界巡捕房,成为一名威风八面的侦探。当15岁的杜月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