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我国全民族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血洗国耻,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100余年来中华民族首次打败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过的革命老前辈、开国上将杨得志在《抗日战争史》丛书“总序”中指出,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在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团结奋斗和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热情支持下取得的。
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支脉,是华夏炎黄的子孙,他们是祖国抗日战争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要研究中国的抗日战争,就不能不研究华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国家“八五”出版规划重点工程图书——— 《抗日战争史》丛书中的《华夏向心力——— 华侨对祖国抗战的支援》,热情讴歌了华侨对祖国抗日战争的赤子爱国心、英雄抗日行,是一部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华侨的专著。
该书内容涉及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并有一定深度,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华侨支援和参加祖国抗日战争的许多感人事实,透视了整个华侨抗战历史的全貌。全书分八章,介绍了华侨的爱国基因、活动情况、发展轨迹;国民政府、共产党和抗日根据地的侨务政策;侨团(如南侨总会、泰国中华总商会等),侨领(如南洋陈嘉庚、泰国蚁光炎、菲律宾李清泉、印尼丘元荣、马来西亚胡文虎、美洲司徒美堂)和广大华侨为抗日捐资、回国参战,与所在国民众共同抗击日寇侵略的感人事迹。作者热情赞颂了华侨英勇抗战的光辉业绩,充分肯定了抗战中华侨所起的重大作用,肯定了他们在华侨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该书展示了有关抗战中华侨研究领域的新成果,给学界同人和广大读者以启示。这是该书学术价值所在,因为一部学术著作的价值就在于研究中获得的新观点,揭示的新材料以及给人的启示。在学术界,向来对国民党的战时侨务政策研究不够深入。该书在掌握了较为充分的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对国民党的侨务政策及相应的机构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既肯定了其有利于华侨抗战的一面,也指出了其“防共限共”及由于其中一些政策的不完善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反动与消极的一面。该书对战时共产党的侨务政策作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战时国共两党的侨务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国共两党由执行不同的政策而导致的必然不同的结果。对汪伪政权的侨务活动也作了客观评述,深刻地揭示了其虚伪、反动、卖国的本质。另外,过去学术界对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在执行中共侨务政策中的作用研究甚少,而该书对此首次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还对陈嘉庚南洋慰劳团、南洋运输团和诸多侨领人物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在观点、史料上均有出新。这些材料补足和研究新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术界在上述方面的不足。
从形式上看,书稿结构安排比较合理,布局比较完整。华侨支援、参加抗战,可以分为几个时期,而每个时期华侨抗战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地域很广,社团、事件、人物众多,涌现的感人事迹又极多,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史料。如果对这些史料不能很好地吸收、组织,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加以合理取舍,则书稿必然冗长、臃杂,甚至变成记“流水账”。书稿在结构上采取按内容划分的办法,如将国共两党的侨务政策、华侨捐献支援抗战、回国参战杀敌、侨团侨领感人事迹等分章编写,这样不仅条分缕析,结构缜密,而且有利于问题的论述和深入研究。通览全书,可见作者在合理组织、运用史料上颇费了一番心血,因而书稿裁剪得当,结构合理,比以时间规划各章节内容来得更为紧凑,有一气呵成之感。
此外,书末附录“大事记”,既有史料价值,又可作学术研究参考。
由于华侨分布地域太广,致使史料过于分散,因而书稿也存一些不足,如内容上有零散状、条块感;有的问题研究由于史料欠缺,而挖掘不够深。但总体上来说,该书还是超越了现有的学术水平,是一部较好的颂扬抗战华侨业绩,研究华侨抗战史的学术专著。
新闻推荐
?民国初年的紫禁城?溥仪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