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伪军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伪满洲国军、汪伪政府军、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军(即“皇协军”)等所谓的
“正规仆从军”,属于日本扶持的各个伪政权掌握,以独立形态配合日军作战;第二类是各县城内的警备队以及各乡村的自卫团,由所在省县的地方伪政权组织管理,作战时直接归日军管辖;此外,还有一些隶属交通公司的铁路警务机关、隶属工厂的警备队。
日军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时,实际上并不想建立伪军,主要原因是怕控制不了由中国人组成的队伍。随着东北的抗日力量不断壮大,在日军占领地上,兴起了一支叫“治安军”的队伍,其实就是日本扶植的当地武装。日军的政策是以华北五省“自治”为目标,以维持治安为目的。所以,这些不需要作战的伪军多以
“保安队”、“伪警察”的面目出现。
直到1938年后,日本为了削弱中国军队的实力,才大力收编中国军队。对于为日本人服务的普通百姓而言,求得生存则是最直接的理由。汪伪政权日籍顾问影佐祯昭为了笼络伪军用的“利诱”,他向汪精卫进言:“绥靖部队并警察驻屯于都邑者希望其给养能每人每月25元,农历正月请主席平均赏每人5元,于人心收揽上可生甚多之效果”。由于这些薪金在当时足以让伪军士兵养家糊口,有来自英国的侨民看到这种情形,惊讶道:“他们
(日本人)就像到市场采购物品那样随便和容易,发现合适的目标后,就想方设法接近猎物,赤裸裸地用金钱勾引。”
随着日军战线的延长,伪军担负了几乎所有城镇和乡村据点的守卫任务,为日军守卫与巩固占领区、警备交通线,还在占领区搜刮民脂民膏、为日军提供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和给养。仅1940年一年时间,伪军就帮助日军从华北运走煤炭450万吨、铁矿石30万吨、棉花42.8万担。
(据《老年生活报》)
新闻推荐
近读一文,内有几位日本女性,款款道来,谈她们如何人到中年,就开始柔和淡定地筹划死亡。好像戏刚演到高潮,主角就潜心准备谢幕时的回眸一笑,机智得令人叹服。&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