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东北大学统计学、同济大学法学等42所高校的50个学位授权点,被撤销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或专业学位授权。许多国内名校榜上有名,它们与三四流院校一起,终于因“误人子弟”而被叫停。有尖锐的网友在叫好的时候打了个比喻:这是42个“黑心企业”的52个“代加工点”被撤销。
2014年被评估不合格的这些院校学位授权点,虽然拖到今天被叫停,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不过苦了的还是这些拿了学位、或者刚刚跨进门槛的学生,未来他们走上社会,因为这些学位授权点在历史上的昙花一现,手上学位的“贬值率”已经躲不过了,光这学位的真实性就得跟人家解释半天。所以这笔账,一方面需要记在不争气的这些院校身上,也要记在“批发”这些博士帽、硕士帽的主管部门身上。学位随便发,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遍地都是,连旅游管理硕士的帽子都定制了无数顶。只要是个院校,都要弄个学位授权点;只要有个专业,都能给顶帽子。
有网友戏言,照这个势头,说不定将来还会冒出挖掘机管理硕士。网友是从学位之滥的角度来调侃的,但我觉得,如果真有这样的专业硕士帽做出来,中国的院校可能就走对路了。中国的职业教育重任很多落在民办学校手上,他们在各种地位上无法与高等院校相提并论,更遑论学位授权这样的资格。而高等教育的育人导向又不屑“工匠”培育,真正掌握学位授权资格的高等院校,要么往为数不多的几条道上挤,要么越俎代庖,理工的发出了法学的博士帽,体育的给出了新闻专业的学位,航天的发出了艺术硕士的文凭,糟蹋了资格,耽误了学生。当“农业硕士是师范大学给的”成真,网上流行的那句“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便不全是假话了。
中国游客需要把马桶盖整捆地从日本背回来,是与中国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院校教育的导向迷失有着直接关联的。尽管有人用“日本马桶盖也是中国造”来酸酸地粉饰失落感,但这个世界不乏明白人,他们知道,那只不过是中国的工人在别人的生产流水线上做了点力气活而已。
中国的工匠精神应该从哪儿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博士硕士学士这样的教育标杆引导出来的。这些高大上的帽子掌握在一些不负责任、不接地气的教育机构手上,有几个家长愿意把孩子往职业院校送?
貌似扯远了,打住。回到学位授权的话题上来。一所高等院校,有几个不同专业的育人方向不是问题,问题是很多半不拉叽的院校为了混充综合性大学,在前几轮的扩张中盲目发展了太多不着边际的专业,既不顾及社会的需要,也不顾及师资等办学能力,千方百计讨来学位授权资格,匆匆忙忙干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学位“批发生意”。这样的院校,不仅让自己的教育品质和院校形象贬损,也让学生手上的学位贬值。
损失是明摆着的,但也不是院校单方面造成的。诸如航天的院校授出艺术的学位,稍微严肃点的主管部门会把这种硕士帽“批发”给它们吗?这么多年,当初一个一个批,而今集中起来关,两方面的力度都够大的,然而拖这么久,为什么最初就没有一个能够随时止损的运行监管机制?除此之外,还有多少学位授权点在那里误人子弟?这些都是主管部门需要关起门来反思的。□刘雪松
新闻推荐
刘明文记录整理吕明,大革命时期柳州首批共青团员,抗日战争时期广西首批空军飞行员。1985年7月的一天,我在中山西路的西城巷访问了他,这位身体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