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秀梅
梵高,西方后印象派画家,基督徒,狂热,神经质;丰子恺,东方散文家和漫画家,佛教徒,冲和温淡。两人乍看毫无相似之处,两人却都有着与世无争、自信深情的艺术之心。梵高临摹日本版画作品,而丰子恺的《梵高生活》一书,正参考了日本画家黑田重太郎的著作,这正是当年东西方艺界交流的一个见证。
《梵高生活》是丰子恺编著的梵高传记,曾于1929年出版,此后从未再版。丰子恺以淡雅而不失热烈的笔调,描述了梵高的一生,让人们感受梵高没入在艺术中的生命,和他对太阳的渴慕。此外,整书全彩印刷,随文配入多幅梵高等大师名画,让人印象深刻。
丰子恺写梵高,既有同是献身艺术之人的敏锐与共鸣,点出其投入创作时的狂热和各时期风格转变;又带入了东方的温厚情味,尤能勾勒梵高与亲友间的挚情。他描绘了梵高“以火向火”、热烈而孤寂的一生。他写出了梵高不随流俗之“狂”,渴慕太阳、投入创作之“狂”,写出梵高之“狂”背后的深厚底色。旗亭、工场、街道、花草、静物,都是梵高即兴的题材。这些极平凡的物象,遇到了他喷涌的想象,都能显现特异的境地。丰子恺的文字亦兼有此美,平易清远,一些场景描写更是令人难忘。
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丰子恺却说艺术不是孤独的。梵高一生不曾受得世间一文钱的报酬,要是没有他慈爱的父亲和厚谊的弟弟的理解与保护,十九世纪末的艺坛,一定还要经过长期的沉闷,不知哪一天能实现现代的有生命的艺术。他嫌巴黎的自然风光刺激太弱,不足以抽发他的热情,理解他的弟弟,就把他送到了地中海边,让他尽量舒展其画才,又源源供应他生活费和原料画布的钱。狂热的画家到青天碧海的南国,不胜狂喜!然而南国的人和北方的人一样冷遇他,没有人注意他的画,更没有人肯出一文钱买他的画。这些,足见艺术与人生的紧密勾连。
读完全书,不禁感慨,丰子恺文字的干净流利和漂亮,怕只有朱自清可以和他媲美。女儿丰一吟说:“无论翻译或编述,父亲所用的语言文字都很通俗,他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作家,处处为读者着想,但求读者看得懂。”丰子恺读懂了梵高,而我们却从中能读懂他们两人。
新闻推荐
王世襄母亲金章出身名门,游学欧陆,尤其擅画,舅父中有一位大画家、两位竹刻家。来自王、金两家的艺术薰陶,培养了王世襄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做外交官的父亲让他从11岁起就入英语学校,通过外语接受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