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母亲金章出身名门,游学欧陆,尤其擅画,舅父中有一位大画家、两位竹刻家。来自王、金两家的艺术薰陶,培养了王世襄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做外交官的父亲让他从11岁起就入英语学校,通过外语接受另一种文化的薰陶。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王世襄架鹰逐兔,养狗猎獾,养鸽放飞,范瓠绘葫,秋斗蛐蛐,冬怀鸣虫,由好奇、兴趣而专心致志,广交朋友于三教九流,求师就教于同癖同好的前辈。此后他将癖好变成学问,有些当时似乎难登大雅之堂的学问,经晚年王世襄笔之于书,也都化入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被誉为“京城第一大玩家”。
◆ 曾被傅斯年拒绝
1943年冬,王世襄一心想去位于李庄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就请梁思成带他拜见所长傅斯年。傅斯年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王世襄回答:“燕京大学国文系本科及研究院。”傅斯年说:“燕京大学毕业的不配到史语所来。”王世襄只得赧然而退。
抗战胜利后,“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派员赴日交涉索还战时损失文物,原拟请德高望重的徐森玉前辈前往,因徐年事已高,改派王世襄赴日。那天与会者有傅斯年、梁思成、李济、徐森玉、蒋复聪、曾昭燏等位先生。傅斯年认出王世襄,对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你去日本工作,追索文物当和在平津一样,要非常非常aggressive”。这个表示“好斗”的英文词是傅斯年的原话。第二句是,“那年在重庆你来见我,我不知道你还能工作。如果知道,我就把你留下了”。
◆ 单枪匹马收回几千件国宝
为此,王世襄走调查,煞费苦心,共收回国家重要文物六批,包括收回德国人杨宁史青铜器240件,收购郭觯斋所藏瓷器422件,接收溥仪存天津张园文物1085件(附件39件)等。他又在被派往东京的中国政府驻日代表团工作期间,将查明为日军从香港掠去的107箱中国古善本运回上海。而他完成这样艰巨的使命,并没有庞大的所谓班子,基本上可以说是单枪匹马!他经手收回的几千件国宝,如今都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了。
◆ 注释《髹饰录解说》
为国家收回国宝是王世襄的第一件得意事,第二件得意事,就是写出了《髹饰录解说》(辞书释“髹”字为把漆涂到器物上)。《髹饰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漆经”,明黄成撰,杨明注,只有孤本藏在日本。朱启钤老人几经周折抄录得来,正是在1949年把它交到刚从北美归国的王世襄手上,希望他把这本晦涩难懂的“天书”加以解说。
在“三反”“五反”期间,王世襄蒙冤被开除,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该书的注释,他一方面查阅大量古今以至国外的文献,一方面逛古董店,拜访藏家,观看实物,遍访京城髹漆匠师求教,终于对书中所述的髹漆工艺做出正确的解说。《髹饰录解说》不但在业界引起反响,还引起海外学者的关注,成为王世襄学术之旅的一个里程碑。
新闻推荐
慕思董事长王炳坤、总裁姚吉庆与海外供应商、经销商共同启动筑梦全球计划。6月21日,慕思以“筑梦者与梦想同行”为主题的十周年全球庆典在东莞嘉华酒店盛大举行,东莞市厚街镇镇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