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说起日本人最喜欢吃的动物,排列榜首的恐怕是鱼了。作为“彻底的食鱼民族”,除了稀奇古怪的各种鱼类,日本人还吃鲸鱼,吃法上更是丰富多彩。其实除了鱼和鸡鸭猪牛等常见的肉类,日本人餐桌上的动物也十分丰富,甚至有我们很难想象的腥臭的狸猫。虽然不及我们广东人蛇虫鼠蚁无所不吃,日本人的荤食也并不单调。日本饮食文化研究专家石毛直道出版《日本的餐桌》一书,讲述日本人餐桌上的另类风景。
狸猫在中国文化中,是有些诡异和狡诈的小动物。很长时间内,日本人把狸猫作为一种肉食动物。每年秋季接近尾声时,日本的狩猎禁令会解除。这时候,使用野生兽类的肉类料理就会出现在餐厅的菜单上。狸猫也是日本人常食用的兽类之一,因为它们多栖息在村落附近,很容易被捕捉到。直接烤狸猫肉是感觉不到很特别的味道的,但狸猫毕竟是肉食性动物,所以应该会有股腥臭味。在旧的料理书中提及狸猫的料理方法时,出现了牛蒡与大蒜,这应该就是用来消除狸猫肉的腥臭味。室町、江户时代最受欢迎的料理方式是,先以肉类油脂拌炒狸猫肉,再加上蔬菜与味噌炖煮成汤,称为狸汁。后来,以麻油炒魔芋代替狸猫肉,加入牛蒡、萝卜与味噌炖煮而成的狸汁成为最普遍的吃法。这种做法现代的家庭也能做得出来。
关于狸汁,在江户时代曾有这么一个故事:某位高僧说他想喝狸汁,却被误会为身为不能吃肉的僧侣想吃狸猫肉,引得旁人议论纷纷。当然,这位高僧想喝的其实是后来改良过的素食狸汁。在大阪,人们提到“狸猫”,就会想到以荞麦面取代乌龙面做成的豆皮荞麦面,在京都则是指淋芡汁、撒上切碎的炸豆皮的乌龙面。关东地区又把放了炸油渣的面冠上“狸猫”二字,如狸猫荞麦面、狸猫乌龙面。真不愧是日本传说中拥有变身术的狸猫,就连在料理上也有如此多样的面貌。
蝗虫是日本自古以来经常被食用的昆虫。过去,每到稻穗转黄的时节,田里就成了蝗虫的世界。它们占据稻田、啃食稻叶,故而日语中蝗虫被称为“inako”,即“稻之子”。“二战”期间,青少年被要求协助农家驱除害虫,因此捕捉蝗虫成为学校既定的活动,当时很多学生曾被带到收割完的稻田里捕捉稻秆上的蝗虫。将捉来的蝗虫放置一晚,除去它体内秽物,水煮后晒干,只要用手轻轻揉搓,脚和翅膀就会剥落。将蝗虫加上砂糖和酱油拌炒,煮成佃煮是常见的做法。有些地方则会将晒干的蝗虫(成粉,干炒后加盐制成配饭料。
在农村,蝗虫是老少咸宜的食材,据说就连幕府时代末期的大都市,也有商人将蝗虫插在竹签上,蘸酱做成串烧贩卖。书上曾这么记载,烤过的蝗虫“味甘美如小虾”。自从农药的使用普及后,蝗虫的身影也从田里消失了。如今,蝗虫的佃煮被当成高价的珍馐。日本有的食品店里可以买到瓶装佃煮蝗虫,这些蝗虫哪里来的?制造商说:“在低剂量农药的农田里,还是能捉到蝗虫。”
日本人也吃牛蛙——牛蛙是美国原产的大型蛙种。比起现在中国遍地的牛蛙店,日本人吃的比较少。在粮荒时期,人们会钓食用蛙来吃,然而在现代这个粮食丰足的时代,蛙已成为被人们淡忘的食材。尽管在水田稻作地区很容易捉到蛙,但日本人似乎不太喜欢这一味,因此,关于食用蛙肉的记录很少。
“吃狗肉”在亚洲饮食文化中有很大的争议,在日本拒吃狗肉的文化很广泛。但是早在以农业为生的弥生时代(公元前300—250),日本就有食狗肉的迹象。7世纪时,天武天皇颁布了最初的禁肉令,人们不可以食用牛、马、狗、猴、鸡的肉。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继续食用离生活最近的狗,从广岛福山市的草户千轩町遗迹中就挖掘出许多在镰仓、室町时代杀狗、吃狗的证据。江户时代也有人偷偷地吃狗肉。
现在日本国内人们基本不会吃狗肉。但是也有人,比如本书作者日本学者石毛直道,就曾经在亚洲的其他地方品尝过美味的狗肉。
新闻推荐
新华社消息日本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客机5日因碰撞飞鸟导致引擎起火,紧急迫降在东京羽田机场。机上人员无人受伤。据共同社当天报道,这架JAL006航班当地时间5日11时(北京时间5日10时)从羽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