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8日召集举行第194届临时国会的众议院全体会议,宣布正式解散国会众议院。这是安倍晋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以来第二次提前举行大选。安倍此次在临时国会伊始强行解散众议院遭到日本各界反对。
当天上午,最大在野党民进党决定,将同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新成立的希望之党组团参加大选,由后者统一推出候选人,而民进党党首前原诚司独立参选。一项关于大选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民进党与希望之党的民意支持率加起来与安倍领导的自由民主党旗鼓相当。
鉴于“希望之党”与自民党在安保、外交、修宪等问题上立场大同小异,无论大选结果如何,日本政坛保守化趋势将进一步强化。而从安倍此次解散众议院的前因后果看,此举也标志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治改革的大失败和日本宪政危机的大爆发。
会议进行2分钟草草收场
在28日中午举行的众议院全体会议上,众议院议长大岛理森宣读解散诏书,日本各党派实质上已进入众议院选举的备战阶段。安倍政府随后将举行临时内阁会议,确定于10月22日举行大选。
本次临时国会的众议院全体会议只进行了约2分钟便草草收场。日本民进党、共产党、自由党、社民党四个在野党为抗议安倍在临时国会伊始强行解散众议院而缺席了当天的会议。
民进党干事长大岛敦指责安倍强行解散众议院是为了摆脱森友、加计学园丑闻。社民党党首吉田忠智表示,安倍解散众议院是对立法机构的轻视,是对国会功能“践踏的暴行”。
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27日宣布正式成立由自己出任党首的新党——“希望之党”。 “希望之党”成员若狭胜表示,“希望之党”的目标是在选举中一口气清扫安倍政权“被利益捆绑”的政治体制。
当天中午,数十名民众在日本国会前举行集会,反对安倍在这一时期解散众议院。
最大在野党面临解散
日本最大在野党民进党28日召开两院议员总会,正式决定并入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领导的 “希望之党”,在选战中共同对抗安倍政权。
当天早些时候,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召集众议院全体会议,宣布正式解散国会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分析人士认为,安倍此举原本是打算利用民进党当前的混乱局面,一举奠定自民党今后4年的执政优势。但小池27日宣布创立“希望之党”,令日本政坛出现大洗牌,这使得自民党选情不确定性大增。
民进党党首前原诚司当天提议,民进党将不再为此次大选推举候选人,所有参选者将由“希望之党”进行统一选拔和推举,民进党将在选战中全力支持“希望之党”,并全权委任其本人进行与“希望之党”间的沟通与交涉等。
这一提议在民进党两院议员总会上获得通过。前原表示,希望党内议员理解此次弃名取实的决定,无论用何种手段都要阻止安倍政权继续执政。共同社28日报道称,前原的这一提议将让民进党面临事实上的政党解散。
“希望之党”对于与民进党的合并提议则显得有些被动。小池27日曾表示,将不会对整个民进党全盘接受,还需考察每个期望参选者的宪法观和对待安保问题的看法是否与“希望之党”一致,才能考虑会否推举其为该党候选人。
2016年3月,原民主党和维新党合并成立民进党。
日本政治改革的失败
这次安倍提前解散众议院,直接导致民进党事实上解体和日本政坛大洗牌,也标志着20多年前启动的日本政治改革的失败。
1994年,为打破自民党的垄断地位,日本推动了以改革选举制度为核心的政治改革,以期效仿美国等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党轮流执政。作为自民党的主要挑战者,民进党的前身民主党于1996年成立,最终在2009年大选中击败自民党,首次上台执政。
但安倍率领的自民党2012年重新上台后,汲取下台“教训”,屡屡利用日本宪法和选举制度的灰色地带,滥用解散权、宪法解释权等巩固自身执政优势,打压反对党。安倍上台不足5年,已经两次提前解散众议院,这正是安倍执政后不断掏空日本现行宪政体制的又一体现。
东京大学前校长佐佐木毅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的主要鼓吹手。但他近期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承认,当年以打破自民党派阀政治为特征的改革,导致了首相权力在缺少党内制衡的情况下极度膨胀,安倍首相对解散权的滥用和日本宪政危机的大爆发,正是这一恶果的体现。
安倍“大管家”曝献金丑闻
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28日拉开大幕,安倍晋三政府的“大管家”、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却被曝接受非法政治捐款。共同社27日披露,2014年11月众议院选举前,菅义伟主管的竞选支部涉嫌收受约15万日元 (约合8800元人民币)企业捐款,而该企业从政府承包了一份道路施工订单。日本国内专家认为,此举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
根据菅义伟的政治资金收支报告,一家名为“松尾工务店”的企业在2014年11月27日向自民党神奈川县第2选区支部(代表为菅义伟)捐款15万日元。这家企业在2014年6月以3.024亿日元(1780万元人民币)中标国土交通省横滨国道事务所招标的一处道路施工工程,工期到2015年3月结束。
日本法律允许企业向政党或政治团体捐款,松尾工务店这次捐款之所以涉嫌违法是因为捐款时机与《公职选举法》有关规定相抵触。
日本《公职选举法》规定,与国家存在合同关系的企业不得在国会选举前进行政治捐款,避免借捐款帮助利益代言人上台,确保选举公正。而松尾工务店2014年捐款时恰逢众议院解散后一周,几天后各党便开始公示候选人,展开竞选。
菅义伟现年69岁,国会众议员,在安倍2006年9月第一次出任首相时就加入安倍内阁,担任总务大臣;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上台后,菅义伟一直担任内阁官房长官至今,被视为安倍的左膀右臂。
频繁解散众院成独特“风景”
执政将近5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8日第二次宣布解散国会众议院,提前选举。频繁解散众议院可谓日本一道独特的政治风景,但近几次莫名其妙的解散也让日本国内开始反思:不加限制的首相解散权,对日本政治来说真是一件好事吗?
日本宪法中有关解散众议院的规定来自第69条和第7条。其中,第69条规定,如果内阁不信任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需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据《朝日新闻》统计,在战后的23次解散中,只有4次缘于内阁不信任案,而其余19次,都根据第7条开展。
宪法第7条规定的其实是天皇的职责。第7条写道,在内阁的建议和承认下,为了国民福祉,天皇可以颁布法令、召集国会、解散众议院等等。这被解读为内阁实际掌握解散权,由于首相具有对阁僚的任命权,因而解散众议院就成为首相一人的“专权”。
1952年,吉田茂内阁首次依据宪法第7条解散众议院时,在野党高层曾就此提出违宪诉讼。但日本最高法院在1960年以解散众议院是 “高度具有政治性的国家行为”为由,既没有判其违宪,也没有判其合乎宪法。
手握解散权这一“法宝”,之后的首相们经常选择对执政党最有利的时机解散众议院举行选举,增加连任把握。安倍近两次解散正是如此,也随之引来不少诟病。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岛岳志说:“安倍通过暗示解散众议院这一招,可以压制党内不同意见并牵制在野党。(解散专权)已经成为操控政局的‘装置\’。 ”
据统计,虽然日本众议员任期为4年,但其平均在任时间仅为2年零9个月。前自民党高层说,频繁解散众议院导致议员“满脑子想的都是下次选举的事,心思不在国事上”。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日本筑波大学国际综合睡眠研究所最新研究称,天然化合物二十八醇有助于缓解失眠,该化合物存在于甘蔗、麦胚芽油、米糠油和蜂蜡中。科学家们在两组老鼠身上进行了测试,一组鼠笼被改造,以轻微压力干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