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天国》
作者:[日]是枝裕和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假如,在生命终结之时,你可以选择最宝贵的一段记忆去往天国,你会如何选择?假如生命中真的会拥有刹那永恒,你愿意让三千繁花落尽,而唯留这一刻光影吗?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编剧是枝裕和在小说《下一站,天国》中呈现了一个半为天堂、半为人间的天堂驿站。死去的人要在这里选出一段最宝贵的记忆,由工作人员制作成电影,当记忆被清晰唤醒的时刻,主人将携这唯一的记忆去往天国。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同样也是逝者,只是由于一直没有选出最珍贵的记忆,或者不愿做出选择而滞留在了这“不生不死”的中转站,成为其他逝者的摆渡人,引领他们走向生命的彼岸。
是也?非也?非生非死,如梦如幻。作为电影导演的是枝裕和,他用文字呈现的故事也颇有画面感。小说的开篇,是少女诗织早晨赖床情景的再现,空气中的冷、被窝里的暖、枕上的发香,非朝非暮中属于一个人的慵懒和惬意,写得惟妙惟肖。随后,镜头切换至工作场景,老少两代工作人员共同打扫办公室,小默契再加一点点斗嘴闲聊,平凡温馨得就如同我们早上到了办公室的情景。然而,当诗织暗恋的望月对着第一位客人说出“您已经在昨天去世了,请您节哀”这一句时,作者一定是能想见读者读到此处惊异的表情。
一生的光影,要在三天的时间内迅速过滤,最后只能保留那么短短一个片断,当时再刻骨铭心的,发誓生生世世不忘的,最终都抵不住魂归天国那一刻的遗忘。而那永恒的唯一,又如何能在三天的时间之内选出呢?
这样的问题抛出,不论书中登场的22位逝者如何选择,作者都将一个难题突兀地摆到了读者的面前。显然,读者自己的答案,比书中他人的选择更重要。带着这样的疑问继续阅读,他人的人生、他人的记忆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生命的镜鉴。
22个人物便是22种人生,这些人物的命运又巧妙的和在场工作人员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在他人的心灵里探险,除非不要碰触自己心中的隐秘角落,否则内心的一场惊涛骇浪很容易将自己淹没,无法喘息。日式的隐忍、克制、文质彬彬,与这些工作人员微妙的情绪、心理、感情变化交织在一起,看似一切只是为了工作,实则每个人都在经历心灵的成长与历练。
看上去颇为强势的杉江,原本认为在三天时间中,选中最珍贵的记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自从他接手了这份工作,便发现大部分人其实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自动删减、“篡改”记忆。正如杉江所说的“如果那个谎言能令你开心的话,我并不介意,因为那也是你的一部分”。你心中有最美丽的说给自己、说给亲人的谎言吗?那究竟是一种强大,还是一种脆弱?而中村所长说,这里不是对人进行审判的地方,而是宽恕。
那么这里究竟是哪里?什么地方可以原谅我们一生所犯下的错?答案显而易见,这个世界并不存在这样的物理时空,如果有,那么它一定就在我们的心中。是枝裕和看上去平淡的笔触,其实暗含刀锋,不时将读者的心戳痛,而后再用如春风一般的暖人文字,给人心慰藉,慢慢拂去伤痕,恢复成生命最初的样子。
所有的逝者,不论生前经历过怎样的惊心动魄,取得过怎样的荣耀,或卑微、平凡到自认为一无是处,他们最终选择的记忆莫不过日常生活中的寻常温暖。有的是儿时在父母身边享受的安全安心,有的是与爱人默默陪伴的宁静时刻,还有的是饥肠辘辘时食物带来的满足,甚至还有的人选择了婴儿时期的记忆。生命纷杂,百转千回,最后能够成为灵魂永生记忆的,却不过都是烟火人间最平常的滋味。就如同书中七十多岁的渡边,苦寻自己一生活过的证据而不得,而在最后时刻,还是与妻子相守的光景令他最为动容。
如果将这个“天堂驿站”仅仅当成是一个普通的心理工作室,忘却大家已死的事实,其实和人间并无二致。在是枝裕和的笔下,这里活色生香,人们彼此间仍在暗生情愫,不同的是,这里的情与爱,都单纯而美好,因不掺杂任何世俗的因素,而显得别样的动人。就连看上去最不近人情的杉江,在面对天野时,也显露出了顽皮的天性。
书中,最温暖的部分莫过于诗织和望月的自我成长。当望月在天堂驿站徘徊了50年,看到恋人的一生和选择的记忆后,终于知道了“自己也曾是他人幸福的一部分”,放下了过往,轻盈地飞往天国。而诗织看到了望月记忆中的自己,看到了自己暗恋的导师终于解脱,她也实现了自我的心灵成长,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如果放下生与死这样沉重而又庞大的命题,我们可以将这本书当作一部心灵成长史。通往天堂的路,其实就是每个人自我救赎的路,它让我们学会放下过往,珍视生命中最平常也是最重要的东西。
天堂有路,心中珍存温暖,不管身在何方,此生便是天堂。□胡艳丽
新闻推荐
这家位于无锡的尼康工厂已于10月30日关闭。(资料图片)创建百年企业,是很多企业努力奋斗想要达成的目标。对创建于1917年的尼康来说,今年正好是它达成这个目标的年份,但就在这迎来百年庆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