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恩田陆著安素译
有些人会随身带着自己的乐器,但几乎所有的钢琴家都要在目的地的港口与等待他的那个女人相会。这个女人的性感地带在哪里,那个女人意外地难伺候,都必须一一记清楚,否则就会倒霉了。真羡慕那些能跟自己的乐器一起旅行的音乐家。不过,也只羡慕小提琴和笛子这样的轻型乐器。大型乐器的演奏家,我可不羡慕。
两人齐声笑起来。
不过,有一点,我们是绝对赢不了的。
真弓露出一丝羡慕的神情。
不管到这个世界哪个角落,音乐都是共通的语言,没有语言的墙壁。每个人都能分享音乐的感动。人类有语言的墙壁,我们真羡慕音乐家。
是啊。
三枝子缩起肩膀。关于这一点,她并不想多说。没有亲身体验的人不会理解,也无法用语言传达。而且,投资巨大,却不一定能收回成本,但一旦体验过“那个瞬间”之后,会得到无上的快乐,所有的辛苦都可以抵消。
确实如此。
最终,每个人都在寻求“那个瞬间”。一旦品尝过了“那个瞬间”,就无法再逃离那种快乐的诱惑。“那个瞬间”就是那样完美,是至高无上的快乐。
我们就算昏昏欲睡也还是一动不动坐在评审席上,过后一边痛饮红酒,一边针砭业界,投入看起来像是白费心力的劳动和金钱,一个一个站上舞台的年轻人,也都是在追求“那个瞬间”,他们为此焦灼,为此热烈期盼。
资料还剩下五份。
还剩下五个人。
三枝子开始考虑,之前的候选者里应该给谁及格。到现在为止自己听到的,只有一个人,她可以肯定地给他及格。另一个人,其他两位评审也推荐的话,也许可以及格。但是,其他人都没有达到及格标准。
这种时候,她最犹豫的是次序问题。一开始自己认为“有戏”的候选者们,真的可以吗?相同的演奏,现在再听一遍的话,会不会评价不同呢?受出场顺序的影响,恐怕是试听和比赛的宿命。出场顺序也应该算在实力里面,可以这么说。不过她仍然很介意这一点。
到现在为止,有两个日本人。两人都在巴黎的高等音乐学院留学,技术上无可挑剔。其中一个孩子,如果其他两个人也推荐,三枝子可以给他及格。另一个人,很遗憾,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技术都势均力敌,剩下的只能比谁能让人“眼前一亮”了。才能突出、个性开朗的孩子当然占优势,距离合格线,都只有分毫之争。“那孩子有点意思”“那孩子有点特别”“那孩子让人移不开眼睛”。犹豫不决的时候,最后只能靠这种语言无法表达的含混不清的感觉来判断,这是实情。在比赛的时候,三枝子只能简单地以自己“想不想再听下去”为标准。
往下翻资料,一个名字映入眼帘。
JINKAZAMA。
在评选前,三枝子尽量不去了解候选者的信息。她希望自己能以对候选者本身和演奏的印象做判断。
不过,她还是忍不住仔细地看起了那份资料。
资料是法语写的,不知道他的名字是哪几个汉字,应该是日本人。照片上,是一个品貌端正,同时让人感觉野性十足的少年的脸。
十六岁。
令三枝子注意的是,履历书上一片雪白。几乎没有什么可看的。
学历没有,也没有参赛经历。日本的小学读完后来到法国。从资料上只能知道这些。
没上过音乐小学,并不少见。这个行业神童层出不穷,很小就出道的人就可能不去上音乐学校。很多人等长大了以后为了学习演奏理论而重新进音乐大学学习。三枝子就是这样。十岁出头就在两个国际大赛上得了亚军和冠军,被誉为天才少女,马上开始了演奏活动,进音乐学校,有点像是先上车后补票。
新闻推荐
人们观看机械臂组装玩具汽车第三届日本机器人开发应用展16日至18日在东京举行,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