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从去年起,大蒜的价格一飞冲天,其出库价上涨达数十倍之多,而今年大蒜单产的减产和蒜薹价格的上升很可能预示着这场围绕大蒜的赌局还远未结束。近日,记者深入鲁西南的金乡——这个全国最大的大蒜生产和交易地,试图揭开大蒜神话的奥秘。
暴富神话
在上月该市场出现了每市斤6元以上的天价之后,大蒜价格出现回落。5月10日,大蒜价格在每市斤4.6到4.7元。虽然6元以上的价格仅仅是昙花一现只维持了两天时间,成交量也只有区区几百吨,但似乎预示着一直上涨的蒜价出现了拐点。
从去年起,大蒜的价格一飞冲天,其出库价上涨达数十倍之多,在不少地区市场上的零售价更达到了十余元。如同过山车般的价格不仅令涉身其中者难以自拔,亦引来举国瞩目。而今年大蒜单产的减产可能预示着这场围绕大蒜的赌局还远未结束。虽然因价格下跌出现了“套牢盘”,但这已经无关大局。去年的陈蒜在金乡现在仅有4万吨左右,这相对过去一年250万吨以上的交易总量,是九牛一毛。
金乡大蒜交易市场的杨经理告诉记者,没有前两年的大跌,也就无去年到今年的大涨。“可以说,在过去的一个蒜季,只要买到蒜,就赚钱。倒腾大蒜的人都发了财。”一位邵姓交易商这样告诉记者,在2008到2009年的蒜季,最低出库的价格到了每市斤0.04元,虽然未见自杀者,但血本无归的有很多。去年5月下旬新蒜收购价格每市斤0.9元左右,后来逐步上扬,最高时超过2元。但平均下来收购价格在1.5元左右。
而在交易市场上,价格的涨幅令人瞠目结舌。收购商在农民手中收蒜之后,如果不立即出手而是找冷库储存下来,将会获得两倍左右的利润。其后大蒜价格持续保持在4元以上,最高时超过了6元。巨大的价差在去年成就了金乡县一大批富翁。金乡县城郊一个村支部书记如是向记者描述:“近来金乡买车的人很多,一天有40辆左右的私家车开到金乡。4S店对金乡的买主也高看一眼,因为他们都是一次性付现款。”
在金乡,有着通过收蒜获利过亿元的“传说”。邵姓经销商告诉记者,有一位广东姓吴的老板,在去年收购了8000万元的蒜,收购价最高在1.5元左右,而他在金乡租有冷库进行储存。虽然不知道他出手大蒜的价格如何,但如果按照4元价格出手,获利也在亿元以上。
游资影子
记者按照邵姓经销商提供的信息,在金乡县卜集镇找到了这位吴先生收购大蒜的地点,证明这不是一个传说。
“是有这么一位广东老板,财大气粗。他曾给我们说,即使卜集的土地全部种蒜,他也有能力买下来。”11日,一位曾经帮助吴老板收蒜的当地人告诉记者。
卜集镇大约有8万多亩耕地,如果按照每亩2000元的大蒜价格,全部买下来需要1.5亿以上。记者无法证实他的真正实力,但“买断卜集”的“海口”还是令人感觉到在金乡大蒜市场上自有财大气粗者在。
金乡人一直否认有游资进入市场。“如果有上亿的资金进入市场炒作,这就需要上百人为他收蒜、储存。这在金乡这个小地方,不可能没有信息传出来。”金乡城郊的一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
同时,在去年爆出游资进入金乡炒蒜的新闻之后,金乡县金融部门也对现金流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没有发现资金大举流入的状况。
一村支部书记分析说,由于金乡大蒜的交易数量很大,有两三个亿的资金也难以掀起波澜。
但这一观点在一些初级收购商中并未得到认可。卜集乡的徐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到今年的这个蒜季,之所以大蒜价格猛涨,除了供求关系之外,一些“大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邵姓经销商告诉记者,他了解到,有位浙江老板去年带了2亿元到金乡做大蒜生意,“赚飞了。”
虽然在即将过去的蒜季金乡当地政府和交易所并未感觉到明显的游资炒作因素存在,但接下来的这个蒜季,情况就不好说了。杨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大蒜是一个赚钱的生意,不排除会有楼市、股市、煤市的资金进来,将来大蒜价格的走势不好预计。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17日对龚刚模、樊奇杭等人涉黑案进行二审公开开庭审理,法院预计庭审将持续3天。法院一审判决龚刚模犯9项罪,被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