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随大流”,松毛虫嘴边有食却饿死

来源:柳州晚报 2011-04-25 22:11   https://www.yybnet.net/

大街上,一个骗子甩卖“灵丹妙药”,旁边几个“托儿”正在“抢购”,引得路人趋之若鹜;会堂里,一个满身光环的“成功人士”正在引经据典,现身说法,人头攒动的沸腾中,一夜之间“功成名就”的神话似乎已经实现;一本轻薄的流行读物经大规模炒作后投放市场,很快受到追捧,大家工作学习之余翻翻,聊聊隐私绯闻,显得很“时尚”,图书销售榜上,这类图书往往独占鳌头;减肥 、美容 、穿名牌,社会上悄悄刮起一阵阵风,都市写字楼里便涌现一批批“标准化”白领……人们随大流的心态,让“谣盐”有了市场,也闹出不少大大小小的笑话。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其实,随大流的从众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对于人类的动物朋友来说,从众更是指导每天生活的不二法则。

■案例很多买奶茶,选那个队伍长的

从众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时候都发生在不经意间。大街上有两个人在吵架,这本不是什么大事,结果,人越来越多,最后连交通也堵塞了。后面的人停了脚步,也抬头向人群里观望……你是不是不经意中就成为从众者中的一个?街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几家小饭店,一家排着长龙队,队伍越排越长,一家门庭冷落,就一直无人问津,是因为那家长龙队的真的好吃吗?其实很多人是觉得,别人都去那里,所以自己也要去那里,这也能被解释成一种“从众”。

又比如你会看到广告说产品热销而去购买吗?同样的奶茶广告,说上一句年销量几亿杯,带来的人气就不同了,广告商利用的其实也是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推销目的。

再说说社会文明现象,坐电梯“左行右立”在国外很多城市都执行得很好,但是在国内推行很难。市民的从众心理占了很大因素,当你看到周围的人随便站,你还会一个人遵守左行右立吗?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他一次去香港游玩,在地铁里乘电梯,之前并不知道左行右立的规定,可是看到所有人都把左边通道留出,他也自然照做,这也是“从众”。

进电梯,也学别人背对门

从众对人来说,更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国外一个调查小组做过一个电梯实验,将人的从众心理暴露无遗,这个实验被拍成视频在网上流传。

清晨,一位被测试者和往常一样去公司上班。公司在高楼层,需要乘坐电梯。可那天他上电梯后却发现异常,他面向门口站着,却看到另两位先生都背冲着电梯门站着,最后上来的一个人也背对电梯门站。他觉得有点奇怪,尴尬地站在他们之间。他满腹疑惑地看看四周,没有什么与平日不同,再看看电梯里的其他人,也很正常,没有什么异样表情。他开始时想保持自己的个性,但是越来越觉得尴尬,结果他用看表的方式来一点点地往后面转。

另一个在电梯里的测试者是一个戴帽子的青年。当他进电梯后,调查小组成员都将身体转向背对电梯门,发现大家的举动后,他不假思索地也转身了。电梯门再打开时,他跟其他人的方向又向左转着站立,他一直在打量周围的人,表情开始变得奇怪。等着大家再继续向左,转到面对电梯门的位置,他依然照做。等到电梯门再打开时,他跟大家一样又转成了背对电梯门,虽然他左顾右盼,还是保持着这个站立方向。直到大家再集体转回,他又转了回来。稍后其中两个人脱帽,他又照做,并不停地打量这两个人,等那两人再将帽子戴上,他犹豫片刻后还是照做了。

这个实验视频里,录下了观看者的笑声。想来,被蒙在鼓里的被测试者的确做出了奇怪的举动,可是如果被测试者是你,你是不是也会是一样的反应呢?

赶时髦,买辆汽车“鸭梨大”

从众仅仅是受人数多的影响吗?有时候也掺杂了虚荣心。众所周知,现在私家车发展迅猛,但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必须要以车代步的。市民王先生,去年底就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辆小轿车。事实上,他家距离单位很近,坐公交车就6站路,乘地铁只要10分钟。可是,他还是买了一辆车,因为跟他要好的朋友都有车了,他非常有压力。“如今,我也算是有车一族了。”加入有车族,他当车奴也开心。只是,汽油价格一涨再涨,私下里他也喊“鸭梨大”。

或许你还没有留心到,其实很多人恋爱 、结婚,都是从众的。赵小姐,一心忙于事业,本来并没有多想谈恋爱。

她本人也觉得,一个人生活自由自在很逍遥。可是,因为快奔三了,周围的人都有男朋友了,这个是IT的,那个是金融的,她现在不得不把找对象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对待了。最近几个月,她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去相一次亲,或者参加各种相亲活动,进行相亲派对。

在结婚问题上,从众的人更多。

结婚究竟应该怎么做?从来没有一种 硬性规定,不过很多人都会去拍婚纱照,然后办一场婚宴或者旅行结婚。婚宴办什么规格的 、婚纱照拍多少钱的 、婚庆搞什么风格的,一些婚庆公司都会说,谁谁谁办过哪样的。轮到你自己选择时难免又会从众,因为别人都这么做的,而且没有什么坏处,所以自己也跟着学呗。

在投资领域,很多人也都是跟风行动。几年前,股市行情比较好时,不管懂不懂股票的人,很多人一起“杀”入。结果,有新股民在6000点高坡上被套牢,至今还在体会高处不胜寒的痛楚呢。在股市出现低迷之后,很多人又跟风买房。现在又听说楼市的“拐点”来了,又有人蠢蠢欲动要买“小黄鱼”注:指金条)。

怕嘲笑,物理学家被人抢头功

如果说上面这些从众现象还无关痛痒的话,下面这个真实的案例就告诉你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数字高出500倍。福尔顿感到这个差距太大了,如果公布出来难免会被人视为标新立异 、哗众取宠,所以他就没有声张。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的结果完全一样。结果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追悔莫及。他后来写道:如果当时我摘掉“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绝不可能抢走属于我的荣誉。福尔顿所说的“习惯”的帽子就是“从众心理”。

与福尔顿相反,著名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则因为不盲从,而在事业上有了突破。据说,小泽征尔成名前,有一次去欧洲参加比赛,决赛中,小泽征尔从评委手中拿到了乐谱,稍作准备后,便开始指挥。可是他发现,乐谱有些不和谐,便让乐队重新弹奏,结果仍然不和谐。小泽征尔认为乐谱错了,但评委们一致否认乐谱有错。小泽征尔思索再三,觉得自己是对的,于是他斩钉截铁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这时,评委中响起热烈掌声。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

■动物也爱“随大流”鸽子一从众,老鹰傻眼了

说起从众心理,很多人最先想起的会是动物,这是受著名的“羊群效应”的影响。羊群效应是说,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

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现象,就是后面羊的从众心理。还有羚羊集体跳崖的故事也很震撼。一群羚羊在悬崖边上吃草,一只羚羊失足掉下悬崖,其 他的羚羊见了,竟然不顾一切也往下跳。

“从众会发生在群居动物身上,人们所熟知的鸟类大规模迁徙,成群的斑马往一个方向奔跑,其实都可以解释为动物的从众。”南京大学生科院副教授黄成说,动物的从众一方面是一种情绪感应,是看到同伴去做自己也跟着去做的本能反应,像羚羊逃生的时候都是跟随大伙一块逃跑,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惯性,所以看见同伴做什么,羚羊们就跟随着做同样的事情。

另一方面是进化上的稳定策略。凡是种群的大部分成员都采用某种策略,而这种策略的好处是其他的策略所比不上的,这种策略就是进化上的稳定策略。他举了中学课本中老鹰抓鸽子的例子,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鸽子越多,老鹰捕捉的成功率越低,这就是因为鸽子的从众。作为劣势的一方,鸽子联合在一起飞来飞去,老鹰就不知道该抓哪一只了。

松毛虫暴走七天七夜统统饿死

南京红山动物园的工作人员马海燕告诉记者,她观察过动物园里动物的从众现象。饲养员训练孔雀,摇铃就代表喂食,孔雀要回到笼子里。据她观察,每次摇铃,聪明的孔雀会条件反射,摇铃就回去吃食,但是笨一点的看见几只孔雀走了之后,它也会走。还有去年南京7月份发生的那起爆燃,因为距离红山动物园不远,爆燃声比较明显,动物园里的四只长颈鹿,一只敏感的跑进笼子之后,其余的也一个跟着一个跑了进去,马海燕说,对反应较慢的长颈鹿来说,这可能也是一种从众。

科学家们也做过很多有关动物从众的实验。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全部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进不了好单位因为“咱老爸不是李刚” 当不了采茶工因为C罩杯胸围不达标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随大流”,松毛虫嘴边有食却饿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