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机器人进入福岛核电站测量放射水平。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19日宣布,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所在建筑内湿度太高导致机器人摄像机镜头模糊不清,18日利用机器人对2号机组进行辐射量检测的工作未能顺利完成。
东京电力公司使用的两台机器人由美国公司制造,高70厘米,宽53厘米,带有机械臂,利用履带行走,能够远程操作。
东京电力公司说,18日两台机器人打开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一层的大门,进入反应堆所在建筑内。其中一台机器人搭载了辐射量测量仪器,但是仪器的测量数据无法直接用无线电传送,必须由另一台机器人安装的摄像机拍摄数据后再进行无线传送,然后经工作人员目视确认。
两台机器人进入反应堆所在建筑后不久,检测到每小时4.1毫希沃特的辐射量。但此后由于建筑内湿度达到94%至99%,机器人的摄像机镜头被水雾覆盖,工作人员未能进一步读取数据。
17日,东京电力公司利用机器人检测了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和3号机组的辐射量。结果显示,1号机组的辐射量为每小时10至49毫希沃特,3号机组为每小时28至57毫希沃特。2号机组一直 被认为是福岛核电站事故中辐射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因此,东京电力公司表示,尚不能对在2号机组检测到的4.1毫希沃特的辐射量数值作出评估。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认为,与反应堆所在建筑因氢气爆炸而损毁的1号和3号机组不同,2号机组建筑上部处于密封状态,气密性很好,导致建筑内湿度特别高,使数据测量遭遇困难。
新闻资料
地震导致海床移动30米
日本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宫城县牡鹿半岛以外约175公里的海床在日本大地震后向东南方向移动了约30米。这一发现刷新了此前由日本海上保安厅宣布的震后海床移动24米的“最大地壳变动”数值。
日本东北大学地震和喷火预知研究观测中心18日宣布了这一研究结果。该中心观测的是靠近日本海沟的深约3200米的海底地壳。东北大学为了调查长期的地壳变动,在这里设置了观测仪器。
研究人员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从准确定位的船上发出声波进行测定,并与2010年11月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此处地壳在水平方向出现了约30米的变动,而垂直方向则有4至5米的隆起。
此前海上保安厅曾宣布,在牡鹿半岛外侧约130公里海床出 现了约24米的移动,其观测地点是更靠近陆地的深约1700米的海底,对照两组观测结果可以发现,此次地壳变动有随着海底深度而增加的倾向。
研究人员指出,“海底(地
壳)的移动幅度超乎想像,正是由于断层的滑动如此之大才导致了巨大的海啸。”
已确认14001人遇难
日本警察厅说,截至当地时间19日18时,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01人死亡、13660人失踪。
日本警察厅说,在地震灾情严重的宫城县有8487人遇难,在岩手县有4033人遇难。目前仍有约13.万人在各避难所避难。
日本警察厅还说,宫城、岩手和福岛三县的遇难者中92.5%的人是在海水中淹死的,60岁以上的遇难者占65.2%,70岁以上的遇难者占24%。
新闻推荐
以低价汽车做幌子骗购车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女警拖母下水骗走2825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