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面对杨再炼这个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结构调整专家”,王媛媛“杨叔、杨叔”甜甜地叫着,虚心向他学习、求教。对这个活泼好学的小姑娘,杨再炼当然不吝赐教。然而,让他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009年底,王媛媛找到了杨再炼:“杨叔,关于咱们鱼良溪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你看行不行?”
“啊,媛媛你有什么好想法,说说看。”杨再炼嘴里这样说着,心里却没有把这个小姑娘当一回事儿。
“杨叔,咱们鱼良溪村种植的大棚西瓜,每4年就必须轮作一次,从这个角度讲,如果我们不赶紧考察轮作品种,村里以大棚西瓜为主的产业就会面临着严重的周期隐患。”
短短几句话,让杨再炼大吃一惊:“媛媛你说的对,那么,你觉得我们该准备什么轮作品种?”
媛媛笑了:“杨叔,其实我已经考察了,最近湖南成功引进了一种葡萄,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与我们鱼良溪村很相似,我觉得可以考虑种些葡萄。在我的家乡烟台,很多农民都是靠种葡萄发家致富的。”
杨再炼毕竟是久经实践磨炼的,对于媛媛的建议,他不会轻易接受。他决定召开村两委会议,对媛媛的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力量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结果发现媛媛的建议科学、可行。杨再炼不禁对王媛媛刮目相看,决定按照媛媛的建议,引进葡萄种植,对鱼良溪村的产业结构作进一步的调整优化。
为了帮助鱼良溪村加快引进葡萄种植,王媛媛还从各个方面搜集有关葡萄种植技术的资料,并刻录成光碟,到鱼良溪村播放。因为得到了王媛媛的帮助,鱼良溪村的葡萄种植很快破题,目前已经栽植了130多亩。
距闵孝镇政府驻地以西5公里的双屯村,是王媛媛的联系点。双屯村山多田少,且多系陡坡高山,交通非常不便。全村共有18个村民组,要在山涧峭壁中走遍这18个村民组,得用四五天时间!
沿着崎岖山路,王媛媛走进了双屯村的田间地头,也走进了双屯村村民的心里。
王媛媛在村里主持召开了几次党员干部会议,条分缕析双屯村的发展思路,大家最后形成共识:双屯村以水稻为主的种植模式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必须尽快转变种植结构,在山岭薄地大力种植各类经济作物。她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深入研究制定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双屯村村民思想相对保守,为了帮助村民们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她专门到江口县城费心尽力地邀请职校老师和农业专家,到双屯村举办“阳光培训班”,连续10天面对面向村民们传授农业技术。一时间,王媛媛也成了双屯村的名人,村里无论土家、苗、侗、仡佬还是汉族群众,都认识王媛媛,都知道这个来自烟台的女孩,有文化有知识,能够为山乡带来富裕。
在抓紧培训村民的同时,王媛媛还千方百计帮助双屯村引进项目。在离双屯村委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田地,就是媛媛为双屯村引进的“千亩烤烟种植项目”。田地里立着一块“王媛媛联系点”的牌子,已经平整好的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而地头那一排大棚里,一大片绿油油的烤烟苗长势喜人。指着这片烤烟苗,双屯村支部书记姜启云说:“媛媛定了一个目标,2011年力争我们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800元。”
王媛媛在工作中深切地意识到,农业知识的贫乏、思想观念的保守,是横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路上的两只拦路虎。为了向更多的农民群众普及农业知识,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王媛媛可谓绞尽脑汁。镇政府办公楼里设有远程教育室,王媛媛把它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除从网上购买各种农科光碟外,还抓住一切机会搜集农技信息和远程教育资料,自掏腰包刻成光盘、制成幻灯片,给农民群众播放。远程教育室办得红红火火,但媛媛还是不满足,她觉得远程教育室是固定的,农民群众来接受教育,不是很方便。于是,她索性让远程教育室“流动”起来,带着设备、幻灯片、光碟到村里播放。而每逢赶场(赶集)的日子,更是媛媛搞科普大显身手的时候,她会把自己亲手整理的农科资料发放给各村来赶场的农民,还要带着录音机,跑到市场上播放各种农科音频资料……
王媛媛一直有个梦想:将烟台苹果引种到闵孝镇,让家乡的苹果在黔东山区扎根、开花、结果,和自己一起为这里的群众致富做出贡献。借着今年春节回家探亲的机会,她从父母的果园里精心挑选了两棵苹果苗,一路火车、汽车地辗转两千多公里带到闵孝,试种到鱼良溪村的铜麻坡上的“爱宕梨、黄金梨种植基地”。她告诉果园的主人杨昌荣,如果试种成功,她就把父母接到闵孝,教大家怎样种苹果。“杨叔,你知道吗,苹果可是我家乡的致富果哦!”她调皮地对杨昌荣说。如今,两棵烟台苹果苗已经成活,在春风中吐芽露绿,茁壮成长。
“人人说我篙杆小,小小篙杆撑大船”。王媛媛,这个从烟台海边走来的姑娘,撑着篙杆,一杆杆坚实地划向理想的彼岸。
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难。在与山区各族群众交往中,她捧出的是滚烫的心,奉献的是炽烈的爱
花生脱壳才见仁,通草脱皮才见芯。鱼爱深塘龙爱宝,小妹只爱山里人。———土家族民歌2010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闵孝镇哨上社区支部书记吴立明刚刚吃完晚饭,就接到了媛媛的电话:“吴叔,你有没有事?没事开车过来一下呗?”
难道媛媛遇到急事了?吴立明赶紧开车往镇政府赶,到了办公楼下,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王媛媛拉开车门跳了上来:“走,吴叔,咱去鱼良溪村买西瓜去!”
买西瓜?吴立明更纳闷了,索性不管不问,看这个小姑娘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来到鱼良溪村一个瓜摊前,王媛媛仔仔细细地挑了几个瓜搬上车,对吴立明说:“吴叔,咱再去镇敬老院吧!”哦,吴立明顿时明白了:天气炎热,媛媛是惦记着镇敬老院里的老人,想给他们送瓜解暑呀。“媛媛心真细!”吴立明心里暗暗赞叹,嘴里却说:“就这点儿小事,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
“吴叔,你别说这是小事。事关孤寡老人,怎么会是小事呢?”媛媛正色道。来到敬老院后,她把西瓜一个个洗净,又亲手切开,一片一片地送到老人们的手上。看着老人吃得津津有味,她的脸上也笑开了花儿。
“金鸡爱栖蓬莱草,鲤鱼爱游深水塘。媛媛的心里,总是装着山里百姓,对她来说,凡是涉及百姓的事都是大事啊!”每当提起这件事,吴立明就会感慨万分。
爱心烟台,为王媛媛待人处事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闵孝镇,王媛媛待人接物礼貌、热情是有名的。只要有人踏进她办公室的门儿,不管是村干部还是普通农民,即使穿得再破烂,即使满身泥垢,她都一视同仁,都会起身相迎,让座,倒水,然后满面笑容地寻问来人有什么事情。
在闵孝镇,王媛媛也是个有名的热心人,谁家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被她知道了,一定要去帮忙。山区工资待遇不高,王媛媛生活俭朴到了近乎刻薄的地步,虽然花季年岁,却不舍得花钱为自己添件时装。可一旦群众遇到困难了,她却总是慷慨解囊。
2011年2月17日,沙河坝村7户村民家中失火。王媛媛得知信息后,立即跑去参加救火。火扑灭了,可7户村民的住房已严重受损,本来就不富裕的他们生活无疑会更困难。看到这些村民愁苦的眼神,王媛媛马上把口袋中仅有的100元钱掏了出来。回镇政府驻地后,她又策划组织起募捐活动,发动镇上的党员干部为受灾群众捐款,很短时间里就募到捐款1.2万元,为这7户村民解除了燃眉之急。
王媛媛的父亲王德友曾在村里担任过13年的支部书记,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育和熏陶,王媛媛也视群众利益为至高无上。为了群众的利益,她总要不辞辛苦地奔走呼吁。
双屯村的老马坪村组和下乡村组之间有一条两峡涧河,河上没有桥,人们平时都是涉水过河。每年春汛河水暴涨,就会切断老马坪村组150多人的出山道路。2010年春汛,暴涨的河水把两名放学回家的小学生阻在了河岸,两名小学生为了回家,只好把书包丢在岸边游回了家里。王媛媛在来村走访时偶然听说了这件事,一向文静的她不禁跳了起来:“这怎么行!一旦孩子出了事,我们这些村镇干部怎么对得起老百姓!不行,一定得尽快修桥!”
修桥需要钱,可是,钱从哪里来?王媛媛自有主意。她联系有关部门派人进山现场勘查测绘,又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了详细论证,拟就了一份修桥请示,拉着双屯村支书姜启云直接去江口县委面见县委书记冉晓东:“冉书记,修桥的事无论如何需要您支持!老马坪组人数虽然不多,可那也是我们的父老乡亲,对他们的困难,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啊!”
望着眼前这张多少还显得有些稚气的脸,感受着媛媛对山区群众的一片牵挂之情,冉晓东感动了,当即决定由县里拨出6万元,作为老马坪组的修桥经费。“王媛媛不愧是大海的女儿,她的心胸像大海,装着广大群众的疾苦!这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事后,冉晓东对王媛媛这样评价。
2010年上半年,王媛媛被任命为镇党建办主任。在党建工作中,她遇到了一个难题:山区好多群众包括一些党员,一无文化,二无技术,找不到致富门路。怎么才能帮他们摆脱贫困呢?王媛媛默默地探索着、思考着。2010年8月,她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1+3+1”党建帮扶模式,即:一名富裕党员带领三名普通群众和一名贫困党员。“1+3+1”模式首先在鱼良溪村试点,获得巨
大成功,村里的富裕党员们纷纷行动起来,带领普通群众和贫困党员同走致富路,很多群众收入翻番增长。在鱼良溪村试点成功后,“1+3+1”活动在闵孝镇全面推开,充分发挥
了全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带动起许多群众创业发展。这种以先进党员带动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模式,也为闵孝镇的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结合点,得到了江口县委、铜仁地委领导的高度评价。2010年12月,铜仁地区党建工作会议在闵孝镇隆重召开,全面推广“1+3+1”党建帮扶经验。
王媛媛在其他制度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创新。
2009年年底,王媛媛被任命为闵孝镇团委书记。过去,镇上团的工作比较薄弱。王媛媛上任后,创造性地组织开展起党建带团建活动,在鱼良溪村率先建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团支部,鼓励16名返乡青年团员发展生态果蔬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如今,鱼良溪村的团组织走到了整个江口县的前列,而全镇9个村(社区)也都建立了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的团支部,全镇的共青团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针对当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情,王媛媛还先后提出建议,在闵孝镇建立了党内民主评议和党外群众民意测评的党员“双评”制,在全镇9个村1个社区“两委”班子实行了工作目标向群众、社会公开承诺的“任期承诺”制,在镇机关窗口服务部门推行了“一张笑脸相迎,一个凳子让座,一句话语问候,一杯热茶解渴,一个答复暖心”的“五个一”工作法……
2010年,王媛媛在闵孝镇党员干部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一,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在黔东山区人民的心中,她永远活着,永远年轻,永远美丽
三月是清明,上坟去挂清,美酒无人品,阴倒(偷偷)哭一场。———土家族民歌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闵孝镇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将于2011年上半年全面展开。
对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性,王媛媛自然心知肚明。为了做好一系列基础工作,确保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王媛媛和同事们开始了艰苦的考察摸底工作,在各个村间连轴转。
2011年3月24日,王媛媛又与同事一起下乡去新岭村进行换届考察,忙了整整一天后,才乘车往镇政府返。
这时,不幸发生了。
19时30分,他们乘坐的车在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王媛媛与另外两位同事不幸因公殉职。
消息传开,整个闵孝镇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人们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到殡仪馆,为王媛媛守灵。哭声哀哀,泪下如雨,人们始终不相信也不愿相信,那个海风一般清新的烟台女孩,会告别她痴恋着的黔东山山水水,会抛下她热爱的闵孝父老乡亲。
她不会离去的,是的,她没有离去。在她的办公桌上,那一盆文竹一株仙人球,不是依然葳蕤生华?她所填写的提上村、哨上社区预备党员名单表格,她所编写的三期简报,不是墨迹未干吗?她的办公电脑不是还在静静地运转着?而那插在主机上的U 盘,不是还在闪个不停?那U盘上挂着的小熊,不是还在安静地等待着主人的抚摸?在办公桌下,不是还放着一袋袋方便面吗?今天她还会加班到深夜吧?那么,她还会靠这些泡面来充饥吧?而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简陋的宿舍后,她还会去看自己那挂在墙上的大彩照吧?彩照里的她,笑盈盈看着远方———她注视的远方,该有梵净山麓清风的抚摸,该有家乡大海湿润的思念吧?
3月29日,中共江口县委追授王媛媛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决定在全县开展向王媛媛学习活动。
人们在料理王媛媛的后事时,看到了几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她存折里仅有的2000元,那是她的全部积蓄;二是厚厚的一叠画纸,上面都是不同类型的素描,那是她大学所学的专业。她喜欢自己的专业,但自从到闵孝镇工作后,她就很少有时间去打理自己的专业了;三是她在闵孝镇新办的户口簿;四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那是她生前最喜爱的,也是她所拥有的最贵重的物品。
这些遗物,就是这位优秀共产党员、这位海的女儿的全部“财产”。
人们把媛媛的这些“财产”归还给她的父亲王德友。抚摸着印有女儿名字的户口本,捧着仿佛还留着女儿体温的笔记本电脑,王德友痛哭失声:媛媛啊,为了这一方水土,为了这一方人民,你生前告别家乡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茹苦坚守,矢志不移;如今你走了,爸爸妈妈又怎能违你心愿,把你带走?你的户口就永远留在这里吧,愿你在这里安息!媛媛啊,爸爸妈妈知道,你仓促地走了,可你造福山区的心愿未了,那么,爸爸妈妈就把你用惯了的笔记本电脑也留下,让它替你为闵孝父老乡亲再尽一点儿绵薄之力吧!
3月27日,王媛媛遗体告别仪式在江口县殡仪馆举行。在她的遗体上,覆盖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受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和在外学习的中共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的委托,铜仁地区行署专员夏庆丰等领导专门到殡仪馆参加了王媛媛的遗体告别仪式。殡仪馆内,哀乐低回;殡仪馆外,两千多名干部群众自发从各地赶来,眼噙泪水,胸佩白花,静默肃立。人们多想再看一眼这个来自烟台的爱心女孩啊!从殡仪馆到火化场只有100多米,而送行的队伍却走了10多分钟……
风卷春雨,打落梨花千万片;放眼群山,尽是素裹银装!
峰坝村的群众来了:媛媛,你引进的核桃苗昨天已全部移栽完了,可是,你还没有来得及去看一眼啊……
哨上社区的居民们来了:媛媛,后山上新栽的6000多棵树苗,可都是你费了好大心血协调来的,也是你组织社区青年一起栽植的。你听得见树梢那飒飒风声在为你哭泣吗……
双屯村的村民们来了:媛媛啊,为了来看你,我们500多人找来了4辆中巴车,在山间整整跑了三趟。我们想来告诉你,老马坪组的桥快修完了,大家准备在桥边给你立块碑,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记住你……
鱼良溪村的村民们来了:媛媛啊,你从家乡带来的两棵苹果苗已经抽出了嫩绿的枝芽,你为什么不去看一看呢……
铜仁各地的选调生代表们从不同方向赶来了:媛媛,你是我们选调生的榜样,也是我们所有年轻人的楷模……
———媛媛,让我们看你最后一眼,让我们送你最后一程。
大海起咽风,群山吞悲声。在闵孝,在江口,在铜仁,在烟台……成千上万的人,以山的声音,以海的声音,呼唤着同一个名字———媛媛。
媛媛,你是烟台人民的好女儿,你是烟台的骄傲!
4月5日,清明节,早上6点,牟平区王格庄镇栾家疃村后的一处山坡上,王德友强忍着眼中的泪水,将一抔新土洒到眼前的墓地上。
“媛媛,村里的共产党员都来看你了!”人群中,栾家疃村党支部书记王岗带着全村14名党员,在王媛媛的墓前深深地三鞠躬,并将全村群众捐献的花圈献到了墓前。
王伟和王春晓多年前就离开了栾家疃村,一直在外地工作,清明节回乡为亲人扫墓的时候,听说了王媛媛的事迹,他们连夜去订做了花圈,与村里的党员一起来到了王媛媛的墓前。在人群当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身影,他们用这种方式,来向这位生于大海、归于大山的女孩,表达自己深深的敬意。
…………“哥哥采花上高山吆,远望梅子心发酸,梅子虽然能解渴吆,不见妹子心不甘,心不甘哎———”
山歌凄戚,水天一色,山海同悲。
这海的女儿已在浪花中安眠,这山的女儿已在花香中入梦。而那永不停息的涛声,那四季馥郁的芬芳告诉我们:敢于勇立时代潮头的人,永远扎根人民群众的人,必将和浩瀚的沧海一样永恒,必将和巍峨的高山一样永恒!
王媛媛,这个黄海涛声和梵净山风永不忘怀的名字,已在山海中永生!
(本稿采访过程中,得到了中共铜仁地委宣传部、中共江口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新闻推荐
4个孩子当场死亡3个送医途中死亡新华社郑州1月4日电记者从河南兰考县有关部门获悉,4日8时30分左右,兰考县城关镇一民办收养场所发生火灾,事故造成4名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