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走出就业艰难的困境,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有了创业的热望,要使创业成功却并非易事。
一份针对70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在“非常重视”的选项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责
任感和事业心(占78%)、科研和创新能力(占70.2%)、思想品德修养(占68.6%)和专业基础知识(占65.%)。当前绝大部分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措施都是从外在环境和配套措施着手考虑的,而最终能否实现就业和创业,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内因,对毕业生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是“学力”而非学历。
学力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总和,就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理解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
而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学习经历。
学力高低成为首要用人标准
现在的用人单位录用人才再也不是简单地依据学历和文凭,而更 看重内在的素质和能力。问卷调查透露出一点:毕业生学力的高低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首要的用人标准。学力包括基础学力和发展学力,并不局限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还包括继续学习、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学历作为学习经历的一种记载凭证,反映的最多只不过是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而无法衡量以后的发展潜力。一位没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学历者很可能走向社会后成为停滞不前、坐享其成的人。当前,学历在就业市场上已退出“硬通货”的范畴,最终起作用的是应聘者本身的素质与能力而不是学历。
专家认为,不依学历来评价、选择求职者,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用人单位择才的通行标准。用人单位在面试中往往会问“你能为我们单位创造什么效益”或“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具有什么学历,同 样,创业基金所关心的是你以后能有什么开拓和创造,而不是今天你拥有了什么学历。因此,无论是对求职者来说还是对创业者来说,如何提升自己的学力将日益重要。
高“学力”者职场奇缺
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并不缺乏专业知识,但是知识并不等于智慧和能力。正因如此,用人单位往往首先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然后才是专业知识。
在当下,学历高低往往取决于学业成绩的好坏,因而只有个体的智商才会通过学历反映出来,情商和行商的高低与学历的高低并无关系。这样,高分低能者胜行也就在所难免了。我国教育的考评制度没有从单纯关注智商向同时关注智商、情商和行商转变,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却从单纯重视学历水平转向了重视学力水平,即用人单位从自身需求出发,要求雇员的智商、情商和行商能协调发展。从而出现了高学历人才饱和而高学力者依然奇缺的现状。
(雨林)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