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台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突出师德要求,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部12日在其网站就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意见稿着眼于当前幼儿园及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性教育缺失、变相体罚、教育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对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教师专业标准突出师德,强调学生地位。
一突出题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强调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
四体现时代特点,要求都是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近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人就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答记者问时强调,教师专业标准要求突出师德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还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该负责人介绍,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有四个特点。
禁幼师讽刺歧视体罚幼儿
今起征求意见的幼儿园教师专业试行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要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该标准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并具体要求幼教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
该标准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
标准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
小学老师要懂性教育方法
中小学生性教育缺失问题近来广受各方关注。对此,小学教师专业试行标准征求意见稿强调,教师要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该标准要求,小学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标准要求,小学教师要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标准提出,小学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中学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
多年来,中国中小学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并广受诟病。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强调,中学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
标准要求,中学教师要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并根据其形成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并要求教师要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该标准强调,中学教师要以师德为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标准要求,中学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标准要求,中学教师要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据《羊城晚报》
链接阅读
师德,仅靠规范行得通吗?
专家称:用良心拷问,才能问出真道德
12日,教育部发布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意见稿重点突出师德要求。对此,家长、老师、教育专家纷纷发表看法。
家长:专业标准很有必要
不少幼师没资质,一生气就可能打小孩
针对幼儿园教师,该标准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还具体要幼儿园教师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此外,除了幼师外,该标准强调中小学老师都应该注意师德,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对此“师德专业标准”,不少家长表示很有必要。因为最近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发生过幼儿园甚至中小学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家长很担心孩子受到老师“虐待”。
家长张先生说:“现在不少幼儿园老师没有专业幼师资格,控制不了情绪,一生气可能就会动手打小孩。小孩大多不懂事,回家也不敢讲,家长有时会被蒙在鼓里。”
专家:师德靠规范有点悬
真正的道德出自内心,拷问责任良心才是根本
该标准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要求老师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不过,在日前举行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论坛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启亮表示,一个有学问的教师未必有道德,师德靠外在规范,有点悬,根本的还是要拷问教师的责任良心。
杨启亮说:“遵守师德规范是必须的,但是规范毕竟是外部指定的,并非主体性的道德,无论多么优秀的人,也只是一个遵从者。”他说,真正的道德是出于内心的,现实生活中所谓师德的奖励,师德的评估,会限制道德主体精神。拷问责任良心,才是师德建设的根本境界,用良心拷问,才能够问出真道德。
老师:“教”之责不可偏废
尊重学生,但对其心理偏颇之处应指出纠正
该专业标准意见稿强调,中小学老师要尊重、信任学生,特别是中学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
不过,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老师认为,在尊重学生特殊发展阶段特殊个体心理等等原则之下,教师“教”之责不可偏废。
作为未成年人,学生有其不成熟之处,知识上有,心理上也有。对于一些偏颇或负面的表现,教师有指出、纠正并指导改正的责任,即使有时由于某些原因学生不理解或者产生抵触情绪,教师也不应因此逃避责任,坐视不管,社会舆论更不应用“不尊重学生个体”等言论一味偏袒学生,打压老师的责任心。家长对学生有教养之责,既要“养”也要“教”;学校对学生应该也有“管教”之任,不只是“教”,必要时也要“管”。
据《羊城晚报》陈晓璇/文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 俄罗斯远东鄂霍次克海域18日发生“克拉”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沉没事故,已造成4人死亡、49人失踪,另有14人获救。俄新社18日报道,来自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