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鉴定泰斗徐邦达 画开一半辨真伪

来源:兰州日报 2012-03-03 01:12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于2月23日8时38分在京逝世,享年101岁,2月28日上午,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八宝山举行。

作为中国艺术史界“鉴定学派”的一代宗师,徐邦达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书画鉴定和文物保护,为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眼”徐邦达的过世,让文物鉴定行业,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面对如今文物鉴定界的乱象丛生,人们在深切缅怀徐邦达大师一生的同时,也寄希望于文物鉴定及收藏行业以徐邦达为楷模,避免“伪专家”滥竽充数,提高鉴定市场的公信力。

,中国故宫博物院大鉴赏家徐邦达先生,出席北京国际嘉德十周年酒会,与嘉德创办人陈东升先生谈笑风生。

1911年,徐邦达生于上海一书画收藏之家,幼年即接触大量古今字画,并习书作画,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数十年来,几乎所有中国境内的珍贵古代书画,均经徐邦达过目,对于考订、断代有争议的部分,均提出过重要的参考意见,成为名副其实的“业内标准”。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就是上世纪30年代,徐邦达经过仔细考证,发现由乾隆御笔题词为“真迹”的元代书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实为后人仿作,而另一幅收藏于故宫内被乾隆判为赝品的《富春山居图》才是真迹。这一翻案震动书画界,被打入冷宫的“伪作”也得到“平反”。在收藏界,常常将徐邦达称为“徐半尺”,意思是说他独具慧眼,鉴定书画时,常于画轴展开半尺之际,已辨出真伪,海内外奉他“华夏辨画第一人”。

爱国思想缘于“岳母刺字”

徐邦达在古书画鉴定领域被公认为一代宗师,其实,在鉴定家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诗人、词家。徐邦达受其父亲影响,自幼酷爱书画,早年即名噪江南。

1942年,汪精卫六十大寿时,徐邦达的老师吴湖帆让八大弟子作画庆贺,唯独徐邦达没画,因为“汪精卫是汉奸,徐坚决不给他作画”。1949年,徐邦达的很多好友纷纷远走,去中国香港、台湾或美国,他们离开前都劝他一起走,但他不为所动。后来徐邦达的夫人滕芳问徐先生:“当初你为什么不走?你的爱国主义从哪儿来的?”徐邦达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岳母刺字。”徐邦达在文化艺术界有极高的声望,他总说:“如果没有共产党给我的平台和条件,我不可能成为今天的徐邦达。”

解放初期,中央文化部文物局(今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调他到北京任文物处业务秘书,在北海团城负责征集、鉴定历代书画。当时,徐邦达把家里收藏的字画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故宫(那些字画现在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滕芳后来问他:“你卖给故宫后悔不后悔?”徐邦达想都不想:“不后悔!放在故宫就等于放在家里,我想拿出来看也可以看啊。”他带头拿出自家的收藏,听说别人家有好的藏品,就上门动员人家卖给国家。就这样,在短短3年间徐邦达发掘和抢救3700余件书画。1953年,徐邦达随这些国宝奉调到故宫博物院并重建了绘画馆。

近千年重要书画都能记得

徐邦达天资聪颖,一生勤奋,他没有任何学历,也不曾留过洋,是一位纯粹从民间私塾走出来的世界级书画鉴定大师。滕芳说,书画就是徐邦达的心灵寄托,他对书画的热爱胜过一切。

徐邦达在故宫博物院上班时,到了单位就一头扎进图书馆看书,中午回办公室匆匆吃过盒饭,紧接着又去图书馆,日复一日。博览群书,眼界开阔,使他在书画鉴定方面具有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徐邦达对书画痴迷到什么程度?腾芳讲了两件事。“1953年,他在北海团城收字画时租了一个小房子,那时冬天没有暖气,他就生个炉子,穿个棉大衣,看字画看得太专注,棉大衣被炉子烧着了都不知道。”“有一次,徐邦达感冒发烧,睡梦中突然大喊:‘挂,挂!\’我问:‘挂什么?\’他用手指指墙,闭着眼睛说:‘从这边开始挂,唐、宋、元、明、清,依次挂。\’他连做梦都离不开书画。”

几年前,有人帮徐邦达抄书,此人本身也是懂书画的,遇到一句话不知道出处在哪儿,查了一个多礼拜还是没结果,只好问徐邦达。已是90多岁的徐邦达略作思考,说那句话在某幅画上某人的题跋里。那位朋友按图索骥,果然很快找到,对徐邦达的记忆力连连称奇。

“近千年重要的书画都在徐邦达的脑袋里。计算机有时会死机,但徐邦达的脑袋不会,他的大脑比计算机还好用。你若问他一幅古画,相关资料一下就从他的脑袋里提出来了,画的什么、作者是谁、什么颜色……一大堆信息都出来了。”滕芳说。

鉴定书画信奉实事求是

徐邦达是一个对日常生活要求极其简单的人,书画是他须臾不可缺少的,其他则可以从简。“徐邦达这辈子不懂钱,除了书画什么都不管不问,他的心很纯很静。”滕芳说。

古人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管身处任何环境,徐邦达内心始终是宁静的、淡泊的。滕芳说:“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创作出好东西,才能有所成就。”

“他看画就是看画。他可以‘点石成金\’,他要多少钱别人都愿意给,还有很多人拿假东西来做我的工作,但是我们都拒绝了。”滕芳深知,在徐邦达心里,根本就没有“钱”的概念。

徐邦达90多岁时写了一幅“实事求是”,挂在书房的墙上以自勉,这四个字也是他鉴定原则的写照。“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每一次鉴定,他都很用心。如果当时定不了真假,就让人给他一点时间,他决不会仓促下定论,更不会胡说八道。”滕芳说。作为中国艺术史界“鉴定学派”的一代宗师,徐邦达将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考古学手段相结合,为书画鉴定建立了可传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

据《新商报》

新闻推荐

货车失控撞断电杆驾驶员严重受伤

【本报讯】3月6日凌晨,一辆重型半挂车行驶到国道312线金崖段时突然失控,撞断路边的一个电杆。轰然倒地的电线杆正好砸进另一辆重型半挂车驾驶室内,导致驾驶员严重受伤。事...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鉴定泰斗徐邦达 画开一半辨真伪)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