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油,常坐8路公交车的乘客几乎都认识陈友清。理由很简单,她驾驶的车干净,服务态度好,坐着人心里舒坦。
作为一名江油鸿飞集团公交分公司的女驾驶员,每天往返于江油杨家庵到五建司公交站的她,17年如一日,用勤劳的双手为乘客营造干净舒适的乘车环境,用细致的服务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乘客……10米车厢内,陈友清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着一茬又一茬的往来乘客!
一个选择 一份坚守
平凡,朴实,开朗,这是陈友清给人的第一印象。“成为公交车驾驶员,一直是我的梦想。”陈友清告诉记者,从1991年到1995年,陈友清一直从事公交公司售票员的工作。偶然的机会,得知公司将招考一批驾驶员,一直对这份工作心生喜欢的陈友清,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陈友清知道,要想顺利通过驾驶员资格考试,除了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必须拥有娴熟的驾驶技术。“那段时间,我每天一大早就去驾校反复操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成功通过考试,开启了梦寐以求的驾驶员生涯。
17年后,虽已过不惑之年,但陈友清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仍不减当年。“以前,成为驾驶员是我的梦想;如今,成为乘客满意的驾驶员是我的梦想。”
为了更好地为乘客服务,结合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陈友清总结出了一个“四心”工作法,即:对老年乘客要主动关心,对外地乘客要真诚热心,对学生乘客要爱护细心,对残疾乘客要周到贴心。
如今,已经成为8路公交车路线队长的她,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每天迎来送往上千人次的乘客,能及时把他们送到目的地,我觉得十分欣慰。”谈及10多年坚持下去的理由,陈友清由衷说道。
一段车程 一份细心
从杨家庵到五建司,陈友清每天走的是同样的路,开的是同一辆车,15公里的车程,她时刻将乘客装在心里。
公交车上,遇上“马大哈”乘客是常事。去年夏天,陈友清驾驶8路公交车同往常一样从杨家庵返回市区。细心的陈友清发现,后排座位上有一个男式背包,可能是刚才下车的乘客遗忘在车上的。
陈友清与乘客一同检查后,发现包里装有现金、文件、照相机等物品。几经辗转,陈友清与失主取得了联系,下班后,她第一时间将背包送还给失主,让失主感动不已。
乘客有不良情绪的现象也常常遇到。一次行车途中,一对中年夫妇因为不熟悉路线,加之记错了站名而错过了下车站点。男子满脸不悦,冲到驾驶区,大声叫嚷。陈友清耐心解释,让中年男子态度得到转变,下车前,该男子主动向陈友清表示了歉意。
如今,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长,江油一些重要节点路段也会在上下班高峰期出现堵车现象。“只有提高乘坐舒适度,才能让公交更具吸引力,市民的出行才能更畅通。”于是,在提升自己驾驶技术水平的同时,陈友清不断从细节着手,从一板一眼的报站,到耐心为乘客答疑解惑,再到逢雨天,主动降低车速,将车停得靠站台更近一点……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陈友清对乘客的一份关爱。
一次出站 一份责任
“车‘有病\’不上路。把每名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也是我们每名驾驶员应尽的责任。”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陈友清17年如一日,营运好每一趟车。
每次发车前,陈友清都会做好前期安全检查工作,刹车灵敏度、发动机运行状况等,她都要逐一检查,保证车辆“无病”上路。
一次例行安全检查中,陈友清发现刚更换过的总泵仍有漏气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导致刹车不灵,严重威胁乘客的安全。陈友清当即将这一情况汇报给相关领导,并及时送往修理厂,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安全事故发生。
1998年,陈友清品尝着初为人母的甜蜜与喜悦。但作为一名驾驶员,心里却总牵挂着她的路队和线上乘客。在与家人商量和征得单位同意后,陈友清提前回到了工作岗位,把嗷嗷待哺的儿子交给母亲照看。
从事驾驶员工作近17年,陈友清已行车达20余万公里,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在她的带领下,她所在的路队成员也一直将乘客安全为上作为行车首要准则,自觉营运好每一趟来回,进好每一个站点,服务好每一名乘客,做到零违章、零投诉、零事故。陈友清所在的路队也因此先后获得了“公司先进路队”、“星级线路”等光荣称号。
(本报记者廖姝王海艳)
新闻推荐
婆媳交流,要注意不能乱用潜规则,尽量说漂亮的官话。哪怕虚伪点,也不能来个赤裸裸的大实话,起码,不能首先使用大实话。首先,我建议婆媳之间不要直接交流,有什么相左的意见应该通过先生缓冲一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