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秦腔生于陕甘播于陕甘的地方戏曲几百年来生生不息流传

来源:兰州日报 2012-04-13 00:23   https://www.yybnet.net/

秦腔,生于陕甘播于陕甘的地方戏曲,几百年来生生不息,流传至今,深深根植于黄土

地。尽管流行音乐、摇滚乐、网络歌曲为青年人所倾心,可在都市、农村秦,腔的古腔古调依然征服着人们高,台教化、冲刷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增,添着生活的欢乐,演绎着喜怒哀乐、人生百味——

隍庙里的琴声

没想到,秦腔在青城根子是如此之深。那天我在一个小饭馆品驴肉泡馍。说起头天晚上文化站长王天恩给我放春节秦腔演出录像的事,黑黑胖胖的杨姓饭馆老板笑了:“那算啥?我们这儿村村有班子,会唱秦腔的人多了。你别笑话,我就是一个,别以为我只会炒菜。不信,到我家里看看,关老爷的头盔、袍、青龙偃月刀都置办齐全着呢。你想听,哪天晚上一个电话……”

果然,那晚他邀约了一班人马,聚集在隍庙挂着文化站牌牌的大房子里。嘿,原来文武场面上的都是些熟面孔,不就是白天修葺青城书院的木匠、瓦匠、泥水匠、小工嘛!他们大都四五十岁,有个敲干鼓的年轻些,是杨老板饭馆提勺的厨师。他们嘴上都叼一根香烟,喷云吐雾,悠闲自得地演奏着秦腔牌子曲。别看这个小小的乐队,虽然指法、弓法没剧团那么整齐划一,但秦腔味还是十足,真还有些原生态的韵味呢。

演员队伍就不一样了,是几个三十郎当的小媳妇,显得时尚靓丽,她们翘着十字步,两手相叠放于丹田,有说有笑。一个叫关晓燕的,大家都呼她为团长,正拨着手机召唤一个估计是重要角色。王站长介绍说,关团长开一处百货商店,戏又唱得好,上过电视,给这些秦腔“好家”解决了不少难心事。难怪她穿着更时髦得体,卷曲的发髻和城里女人一样——缕缕金黄,细颈上摇晃着金项链,金耳环在电灯下闪闪烁烁,投手动足间,洋溢着戏味。

先演《哑女告状》的片段。关晓燕扮演哑女。按剧情,是呆哥背负着哑女,一步一摇,蹒跚而行。其实,那个“呆哥”是纸糊的头,置于妹妹胸前,而伏在呆哥背上翘着双腿的“妹妹”,是穿戴了戏剧服装的假样。真正的表演者是妹妹,今晚,缺了这个道具,但这个关团长却是一丝不苟,做派非常专业,弯着腰,作背负状,凄凄切切“好哥哥背着我日夜行走,衣衫单虽天寒满面流汗,同胞兄弟情同骨肉,为伸冤背我走如马如牛”,甩衣撩袖,情绵绵,意切切,唱到后来“都怪我命该绝天公不救,我纵然尸骨碎怨恨难休”时,实在让人人鼻根发酸。

接下来的几位都是清唱。未曾想,她们一个个字正腔圆,饱含感情:白娘子怒斥法海,秦香莲倾诉悲苦、窦娥呼天唤地,李香君痛骂权奸……

秋在沿川湖

其实这是一片水库,精明的当地人在水库边建造了一处旅游景点,起了沿川湖这么一个带点南方味儿的雅号。秋天,这里举办第二届民俗旅游文化节,请来了陕西戏剧研究院的把式们演出,同时,还有一场陇上秦腔大奖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真有些雅俗共存的格局。

光看看这些参赛演员的构成就让人感动,有76岁的白发老人,三个孙子的老奶奶,有十几岁的少年,他们大都属于“草根”这个层面,下岗工、弄塑料大棚的农民、送液化气的苦力、养牛送奶的汉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在为生存奔波而又离不了秦腔。这,大约就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性吧!

大赛是正规的,评委请来甘肃振兴秦腔学会的王正强、金宽中、“活包公”张兰秦……来自全省各地的秦腔爱好者自四面八方汇集在波光粼粼的沿川湖畔,一展风采。

比赛是热烈而紧张的。一百多位演员,纷纷登台亮相,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或选经典唱段,或展示天生的金嗓子,或唱演并举……我却被一位年逾花甲的女唱家震撼了。

她刚登台的时候,我看到她扔掉了一根拐杖。原来她腿脚不好!就在她继续前行时,我觉得她两条腿有着严重的残疾,以致身体失去平衡,东摇西晃,显得肩膀也不一样高。她往话筒前每走一步,是那么的艰难,仿佛跨越一条难以逾越的壕沟。台下一片肃静,文武乐队、评委、观众……千百双眼睛都聚焦到这个女人身上,我的胸膛涌动起莫名的辛酸,被她一瘸一拐的双腿紧紧攫住了。她每跨一步,就好像踩在我的心上。终于,她到了话筒跟前,鼓乐大作,她的唱段是《祝福》里祥林嫂“捐门槛”。一句“阿毛阿毛连声唤,哭我儿娘心疼似疯癫”她已经是泪花晶晶,到后面“我捐门槛有何用,辛苦赎罪为哪般,世人不把我怜念,神仙岂能把我怜”时,本来并不十分到位的唱腔,随着感情的发展,女人哽哽咽咽,泪水长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好似在诉说自己坎坷不幸的命运。等唱到“执利斧我将门槛砍,哪怕是到阴间,刀劈斧剁也心甘”时,完全走了调,好似“改革”了的秦腔,唱腔不像唱腔,道白不像道白,以致文武场面无法为她伴奏。但是,观众还是被女人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只是静静地谛听,然后是经久不息的掌声……

休息中间,我和女人攀谈起来。原来,她和同村的几个女人租车赶了四五十里地参加比赛。她从小就迷恋秦腔,那时,她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女孩,后来,她去参加修建一个叫“三电”的大型水利工程,睡在潮湿的地铺上,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顽疾,钱花了不少,病越来越厉害。如今,她们都是当奶奶的人了,日子过得舒心了,她们聚在一起天天唱秦腔,她说: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唱!

无须细问,我可以猜测到这个女人的生活状况和遭遇,她的顽强和追求打动了我。显然,在强手如林的阵势中她无法进入复赛,我觉得,她的那次演唱,会深深地铭记在所有观众的记忆里。

秦腔一家人

每年大年初二刚过,泰山庙的庙会就开始了。照例,秦腔大戏是少不了的。晚上,我再没去看戏,想根据朋友提供的线索去寻访兴国寺,据说这寺是元代的建筑。忽然听到嘈杂的街市中传来阵阵梆子和板胡声。循声走去,在古式门楼里,我找到那个诱人的地方——原来是有一间大小的门房。出来打水的女人见到有陌生人,热情地邀请进去听。逼仄的屋子六七人,哪有我站的地方?为了不影响床边坐的两个琴手,我只好脱了鞋挤到床角。

演唱者是个四十郎当的女性,两鬓卷曲的发髻托出圆圆的脸盘,双眼满含忧郁,她正唱一段《三滴血》中“兄弟窗前把书念”,真个是清纯亮丽,委婉动听。

接下来,打水的女人和敲干鼓的老者用当地方言叨咕了几句什么,家什响起。坐在火炉边的老太婆站了起来,扽了扽衣襟,捋了下鬓角的头发,清了清嗓子唱起来。她还手脚随着唱腔板路微微腾挪,舞之蹈之。看来她是个登过台子的角色,只不过这小小的屋子无法让她施展身手罢了。

火炉旁小板凳上还坐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左手中指带一枚金戒指,无名指挂着一副小锣,右手紧握锣锤按在锣面上,按板数“当当”敲击几下,从那敲锣的点数上看得出,她也是个不凡的角色。果然,她也来了《三娘教子》里的一段,“娘为儿浑身衣衫补丁遍,娘为儿足蹬绣鞋露足尖,娘为儿东邻西舍借米面……饿得娘眼前不住花儿转”,悲悲切切,忆苦教子,也是过瘾。

休息的空间,我给吸烟者每人递支,拉板胡者却不吸。众人都呼他为“部长”,他自嘲地说:“再别这样称,那是以前的事,如今咱和老王哥是邻居,扳倒肩膀一样平,算是没笼头的驴……”说笑了一阵,大家要我这个陌生人点一戏,我思索片刻,就点了《回荆州》里孙尚香的一段,花音慢板融一段“麻鞋底”的唱腔煞是动听,但难度大。老太婆说:“这段巧珍唱最拿手”。这巧珍即是唱《三滴血》的那位女性,她也不推辞,一句“孙尚香”起头,紧接着假声高了八度,果然动听,接下来“坐画阁自思自叹”,真假声交错,顿挫抑扬,句句到位,欢快明丽。巧珍她轻轻扭动,翘着个兰花指,玉臂轻舒,眉目含情,把刘备与东吴结亲,新婚之夜孙尚香的心理抒发得淋漓尽致。

看看十点多了,敲锣的女性取起头盔,说声“迟了,我还要赶十里路呢。”老太婆不无夸赞地说:“我这旦娃从小就泼皮,跑这么远路来唱戏,巧珍就没这份顽劲!”

到此时,我才弄清这是母子三人!“部长”看我惊诧,介绍道,这老爷子是巧珍爹呢,妇唱夫随,他们从小就是秦腔结的缘,干鼓敲破了一个又买一个,一直敲了四十几年。

临散摊子,老太婆亮了根底:他们是葫芦河南岸神明川村的人,也姓王,经朋友介绍在这文化馆看大门,“你爱听秦腔哪天去咱村里,儿子媳妇都是好家。咱村清朝出了个安维峻,知道吧?”老太婆考起了我,我侃侃而谈:安维峻被誉为“陇上铁汉”,“甲午战争”时因连续上疏弹劾李鸿章、矛头直指慈禧太后而被革职,《清史稿》上有他的传记,鲁迅都夸他是“中国的脊梁”……“你比我还知道的详细。”老太婆满脸自豪:“现在咱村以他的名字修了处‘晓峰山庄\’,还塑了安维峻的像,跟真的一样,夏天你们来山庄玩,我儿子有桃树、有果树,吃头可多了,咱吹拉弹唱,好好乐和乐和。人,一辈子就寻个热闹自在!”

新闻推荐

西固警方破获刑事案件268起

【本报讯】入春以来,西固公安分局集中警力采取破案攻坚、巡逻防控的手段,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68起,摧毁犯罪团伙3个,涉及成员13名。近日,西固区一退...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秦腔生于陕甘播于陕甘的地方戏曲几百年来生生不息流传)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