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道德讲堂”成市民道德教育新平台 10位专家学者讲孝道说伦理吸引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

来源:兰州日报 2012-05-29 23:37   https://www.yybnet.net/

如今,走在兰州市的大街上,你会发现:干净整洁的街道花团锦簇,原本“抢眼”的垃圾广告、橱窗广告在逐渐减少……城市的面貌,在每个角落都渗透着强劲的文明气息。2012年3月30日,甘肃·兰州首届中华传统美德大讲堂作为一种全新的公民道德建设载体全面启动,兰州市的“道德讲堂”以“弘扬中华文化,做有道德的人”这种贴近百姓生活的新形式,不仅创新了公民道德的教育方式,而且与城市文明建设融为一体,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平台。论坛期间,10位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成就斐然的知名人士作专题报告。他们或分析古代传统文化,或现身说法,围绕伦理、感恩、礼仪、诚信、和谐、荣辱、养生、孝道等时代热点问题,以独特的视角展开阐述,吸引了兰州市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

孝道永恒的主题

孔老夫子在《孝经·开宗明义章》上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那教育也应该从教孝开始,因为不孝不为人子。那么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又如何来理解孝道呢?如何落实行孝呢?在论坛开讲期间,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孝道的内涵。

主讲老师之一的李宝库,系原民政部副部长。他有一个特殊的美称——“孝官儿”,一是因为他本人是个大孝子,二是他多年从事孝道文化的研究,提出不少有见地的主张。他认为,有感恩心才有道德心,有敬畏心才不会胡作非为,有进取心是事业有成的保障。“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的情感。随着时代的前进,尽孝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过去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在是‘好儿女志在四方\’,但要‘常回家看看\’;在老年人基本生活未得保障时重点是养,而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精神慰藉就成了重点;就是将来养老制度更加完善了,老年人不再需要年轻人直接供养,但老年人对亲情慰藉和天伦之乐的需求,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来自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的总导演、负责人吕明晰为广大市民带来的《孝道与幸福》,则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孝道与幸福的内在联系。“孝的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孝是我们一切爱的起点,是所有爱的种子。我们因为有爱,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相处,才有了温暖的家。核心都是爱,但爱是从哪里来的?溯本清源,慢慢找,找到头,每一个人的爱都来源于他的父母,所有人,无一例外。因为父母把他们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意识到父母对我们太好了,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感恩他们,当我们每一个人产生这样的意识的时候,你的爱就触发了,你的孝就发芽了。”

女德重提的话题

说到女德,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封建时代的糟粕”。但是在此次论坛中,一位将事业和家庭都经营得很好的刘芳老师却以《涵养美德、美丽人生》为题,阐述了女德的全新意义。

作为一名成功的女企业家,同时也承担着完美的母亲和妻子角色的现代女人,刘芳说,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闺阃乃圣贤所处之地,母孝乃天下太平之源。”闺阃就是女人居住的地方,所有的圣贤人都是从妈妈的怀里、妈妈的身边、妈妈所居住的地方,走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子,他传承了母亲所给与他的一切。而这个天下的太平,女子是源头,我们要治国平天下,就要首正人伦,就是人伦的关系要摆正,而正人伦要首正夫妇,夫妇关系是五伦关系的第一位,正夫妇最重要的要首正女德,女人要有自己的样子,所以说女人是源头。”

特别是其中的一句“近代一个教育家说过,我们教好一个女人就相当于教好了一个民族,所以我们一个人有变化,我们后边会有多少的变化,我们每一个妈妈教育的是自己的孩子,但是所有的母亲教育的就是我们的民族”,让更多的听众感到了共鸣。市民朱女士很有感慨地说:“作为一名职场女性,我觉得自己很成功,但在教育孩子方面,我的方式却很粗暴。我一直觉得孩子有一天看到自己父母的成功后,他就会慢慢地回到成长的正轨上来。现在听了刘芳老师的话,我认为首先要从我自己做起,这才是教好孩子的源头。”

饮食与道德的联系

我国古代的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饮食作为维持人类日常生活的基础,是我们物质生活的一部分,它与道德建设看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元素,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博士后田永胜却以《饮食与命运》为题,向广大听众阐释了饮食与健康、

命运乃至道德建设的关系。

“按照中国古人的观点,人好的命运从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个方面表现,而饮食呢,至少跟其中的四个方面有关:长寿、康宁、好德和善终。”田永胜老师开宗明义,用浅显但生动的语言将听众的胃口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饮食与长寿、康宁、善终的关系对听众来说比较好理解,而与好德的关系怎样体现呢?

田永胜认为,“饮食跟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有关系的。如果我们能够选择一种平和的、一种祥和的、一种充满对别的生命充满爱的生活方式的话,那么我们自己更健康,动物的生命也会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护。”这个观点,与时下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同理。

田老师认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以素食为主的生活方式,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吃些肉,这个并不是我们改革前生活贫困,而是可以从历史文献上看到记载。

田永胜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每个人的肩上都应该有一份担当。这同样也是在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这个意义上讲,吃好我们的每一顿饭,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爱,也在体现对动物的爱,对自然的尊重,也是一种道德。”

观点耳目一新,让听众有顿悟之感。“听了田老师的讲课,我觉得我真的有必要改变一下饮食结构。少食肉、多食素,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而且也体现了对动物的关爱。”志愿者程昱省告诉记者。

道德教育社会治理的根本

很多人都把社会治理的根本方法归结于法律,但是在此次讲坛中,有很多学者不约而同地认为,道德教育才是社会治理的根本。

论坛主讲人之一的刘余莉是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她在演讲中说,我们现在还有好多人认为只有制度的改变才能够解决问题。那我们的制度确实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但这个欠缺的地方并不是要推行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才能解决。而是从我们的教育行政等各个方面来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把“教育好人”和“把好人选拔到正确的工作岗位上”作为工作的重点。只要我们能把这两件事做好,这个社会就能够和谐。

而另一个主讲人,海南省政协常委、海南省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主任,原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张发在题为《播撒中华文化的种子扎下守规矩的根》的演讲中,则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阐述了“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最高标准的法律”这一观点。他讲述了在海南省监狱推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成效。并认为,“如果人生的法律底线是60分的话,没有90分的道德支撑,这个60分的法律底线是保不住的。就像一棵大树一样,看得见的树干是法律,看不见的是树根,要想使这棵大树茁壮成长,工夫要下在哪儿?树根,施肥、浇水、防止病虫害,这样才能保证这棵大树茁壮成长。《弟子规》中讲的标准和规矩,就是人们行为的准则,行为决定命运,伦理道德决定行为,一切的私心杂念都会影响自己的行为是否守规矩。”

主讲人字字珠玑,听者心生自省。此次兰州首届中华传统美德大讲堂对于广大市民来说,上了一堂生动而有趣的德育课。“总的看来,几位主讲人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道德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在兰州未来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则要从论坛中吸取更多的道德力量,贯彻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为兰州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贡献出新的更大的力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姜晓红说。

新闻推荐

女法官10年间帮助23名少年犯上大学

未成年犯,表面上是行为触犯了法律,其实本质上是心灵患上了疾病。一名优秀的少年审判法官,既要有法官的威严,也要有母亲的柔情,还要有医生的细致和老师的睿智。十多年来,我努力...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道德讲堂”成市民道德教育新平台 10位专家学者讲孝道说伦理吸引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