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卫生部、公安部近日联合发出《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今后,医闹、号贩将受治安处罚甚至被究刑责。
不久前,医生受患者袭击的新闻犹在笔者眼前。据统计,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
医生,在笔者心目中应该是白衣天使,本来应该充满感恩与祝福的医患关系,为什么会发生患者到医院闹事、甚至医生被患者袭击的事件呢?本来普通的生病求医就诊的社会行为,竟然需要两部委联手发文整治?
本应美好的医患关系为何乱成一锅粥似的?但,更为诡异的是,今天笔者竟然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医院院长领着40余名医护人员集体下跪。要求医护人员对已逝患者下跪致歉,可见逝者家属悲痛、同时对医院医生的愤恨之情已经到了极致。
笔者不想评论这一事件的是非,只想由此探讨,扭曲的医患关系何以至此?
其实,笔者认为,这种极度紧张的医患关系,本质上是源于我们对医院和医生渐渐失去了基本的信任。生病就医,相信医生的用药和治疗方案,这是治疗的基础。可是,这原本简单的治疗关系,在号贩子、红包、过量用药等的负面信息中,变得复杂了。挂专家号难,恨票贩子,更恨医院医生;不送红包或送红包少,担心医生不尽力等等。这些已成为社会上人们就医的另一大心理病症,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就容易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医生医院,但医疗本身就可能存在风险。
有人说,医生本来就是高风险行业,就应该是高薪阶层;有人说,医药分家,医院考核体系改革,医生就不会违规开药了;还有人说,医药行业乱、医患关系紧张,只是社会乱象的一角,比如社会信任缺失、潜规则普遍、底线缺失等,在一个大的染缸里,人怎能不会被染变颜色。
其实,在不断深化的改革中,如何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确保社会诚信将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更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毋庸置疑,政府的诚信是最重要的指路标,是基础。假若一个社会失去了信任的土壤,没有了诚信,那么,无论怎样的改革的成果都将失去承载的基础。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台北5月7日电】据来自台湾交通主管部门的消息,位于台湾新北市和宜兰县之间的雪山隧道7日13时27分许发生多辆汽车相撞、起火燃烧致人死伤重大事故,截至记者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