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米脂县县级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笔试于6月17日举行。这场本该正规严肃的考试,却很快被曝出笔试试卷全部100道客观试题竟与一家出版社的辅导教材雷同、多处汉字印刷错误、涂卡时考号少一位、只笔试不面试等“低级错误”,引发社会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出现“低级错误”的原因居然是出题被层层“转包”,组织此次考试的米脂县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导小组,将本次考试的命题工作,全部委托给了榆林市人才交流中心。而这一中心再把命题工作“转包”给延安市人才交流中心,请求他们联系相关专家,提供一套事业单位考试笔试试题。
对于将严肃的招考命题“外包”,网友们颇为不解,但客观上说,不由招考单位命题,而将命题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并无不妥。这是符合考试、招录相分离的原则的,有助于提高考试评价的质量和公正性。可是,为什么“外包”在这里却出现问题呢?
其一,缺乏严密的选择社会中介机构的程序,包括公开招标、考察中介机构的资质等。在这起事件中,米脂县选择命题的中介机构很随意,只是随意交代给一个人才交流中心,而这个交流中心再随意地给另一个交流中心。
其二,由于没有竞争机制,社会中介机构缺乏服务和质量意识。在发达国家,考试中介机构是靠市场竞争获得生存空间的——如果本机构的命题评价质量,得到招录单位(包括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认可,那么,其就能得到生存和发展,而如果本机构的命题评价质量不高,则很难树立考试评价的公信力,很快就将被市场淘汰。这起事件中的人才中心,严格说来,并不是独立的中介机构,他们不是靠市场竞争生存,也就不会在乎命题评价的质量。之所以能层层“转包”,随意将命题交给一个“专家”,就是由于这种机制。如果不是这次出题质量太差,很有可能不会被发现,而继续按这种方式运作。
为此,要提高事业单位招考的质量和公正性,必须改革目前的事业单位招考制度,提高招考工作的透明度。首先,事业单位的招考不能由少数领导说了算,而应该建立代表各方意见的招录委员会,共同制定招录标准,并监督招考的实施。其次,在推进招考分离中,应该选择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并对中介机构实行淘汰制,只要这样,才能培育合格的社会中介,也建立考试市场竞争机制。
破解公职人员招录乱象
我来支个招!
近年来,机关和事业单位招录人员乱象丛生,已成为官场腐败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严重地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人民群众怨声载道,如不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很可能带来更大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上交权力。在现阶段腐败问题较多,难以保证招录工作公正的情况下,把地市县招录公职人员的权力上交,由各省统一组织。各省级机关招录公务员则由中央有关部门统一组织。这样虽然在现阶段还会有一定问题,但毕竟问题会少得多。
二、统一制定招录条件。各省根据地市县上报的招录计划,统一制定和发布招录条件,防止基层个别人量身打造户口和任职条件,使更多的人参加竞争。
三、统一组织命题。由各省统一组织命题,既可以保证试题的质量,又可以防止泄密。
四、统一组织笔试和面试。减少基层人员参与笔试和面试,可以有效减少各种“走后门”情况的发生,并保证笔试和面试的公正。
五、严格考场纪律。以高考的方式组织考试,保证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以上可以作为临时措施实行,待法规制度完善后,再下放权力不迟!
新闻推荐
7月2日,起吊车在坍塌事故现场工作。当日午后,位于杭州市区新业北路与德胜路路口附近一座正在拆除的高架桥发生坍塌事故。截至15时10分许,事故已确认1人死亡,另有3人送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