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人的故事讲出来,有温馨的事情说出来。6月4日早上,七里河区敦煌路街道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该街道的社区“道德讲堂”正式开讲。与此同时,本期的兰州日报进社区“学习凡人善举,争做兰州好人”活动也拉开了帷幕。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梁一仁教授为大家精彩讲述“邻里团结,敬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传统道德典故,来自各个社区的道德模范亲身讲述了在公交车上让座、在风情线上护绿、家庭婆媳和睦、小区邻里互助等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本报记者和社区居民共同感悟了自己身边道德模范的可贵精神和宝贵品质,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凡人善举就在我们身边。
1
道德讲堂:道德模范唱响主旋律
敦煌路街道的“道德讲堂”主要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身边人”的形式,每月开展一次活动。通过道德讲堂,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讲道德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和崇高品质,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示范力量,感染更多的群众争做凡人善举,共建和谐社会。对此,居民陈燕动情地说:“参加了道德讲堂活动,真是受益匪浅,大家的讲述,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和谐家庭,懂得了如何更好的经营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关系,我也充满了争做凡人善举的积极性。”
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学模范、诵经典、学礼仪、重公益、亲空巢……这是“道德讲堂”课程表上的一组流程。敦煌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柏斌告诉记者,街道要充分发挥“道德讲堂”的宣传作用,让道德模范的精神唱响“道德讲堂”,让先进道德理念占领宣传主阵地,让我们身边的优秀楼院长、和谐家庭、孝星、优秀少年走上道德讲堂,带动更多的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争做凡人善举,树立这座城市的文明新标杆。
“道德模范称号是一个崇高的荣誉,道德模范给予社会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充分利用。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学习道德模范,弘扬社会正气,学习他们助人为乐的无私品格、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敬业奉献的人生追求、孝老爱亲的优良品德。”街道党工委书记魏政国对“道德讲堂”的诠释更是字字珠玑。他告诉记者,近日敦煌路街道还将借助社区“道德讲堂”的东风,启动“敦煌第一堂”工程,道德讲座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还将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增加未成年人教育、美食与时尚课堂、传统文化及国学、安全与科普等课程,让社区的大讲堂真正成为居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王殿辉是一位退休七八年的老党员,在长征厂社区提及这位老人很多居民都会说:“那老爷子天性乐观豁达,非常热心爱帮助人!”老人告诉记者,社区道德讲堂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更多是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更能影响社区居民规范自我行为,鞭策自己学习道德模范,争做凡人善举。有一次,他遇到一位老太太拄着拐杖要到相距不远的任家庄社区办事,结果老人找到了长征厂社区,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并没有一句话打发走,而是将老人搀扶着送了过去看着把事情办妥。这虽然只是生活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温暖了社区的其他居民,也让他有了爱社区如家的感觉。从此以后,平日里社区有什么事情,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出人出力义务劳动,奉献自己的力量。
2
道德实践:记者与模范共做文明使者
本报记者与几位道德模范还有辖区居民共做文明使者,兵分几路深入辖区街道,向市民群众宣传文明礼仪、维护市容环境、参与城市管理、开展志愿服务……
小朋友争当道德小模范
首先,本报记者与轴承厂社区道德模范赵锦霞一起来辖区的一家幼儿园给孩子们上道德课,讲述孔融让梨等一些弟子规里的传统道德典故。对于我们的到来,小朋友们的热情出乎意料地高,不一会儿就反客为主自己当起了讲师。丽丽告诉记者,自己在家会帮爷爷找老花镜、会帮爸爸擦车,过马路时会走人行道斑马线。而南南小朋友也不甘示弱地抢着说,自己在母亲节的时候给妈妈洗过脚。个头稍大点的强强也列举了自己的种种出色表现:不欺负小朋友,爱帮助他们……文明使者的“道德小课堂”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着。
在互动环节,小朋友对于眼前的道德模范既新奇又惊讶,而且还争先恐后的举起小手说自己也要当道德模范。当大家问道德模范应该是怎么做时,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回答说,不摘花木、不破坏公物,尊敬老师,尊老爱幼……。孩子们的回答引起了一片笑声,但是得到赵锦霞的认可后,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幼儿园的老师告诉记者,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搞一些,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书本上的事例远没有生活中的标杆影响力大,可学性强。随后,本报记者还与孩子们一起打扫了院子里的卫生。短短四十分钟的互动活动,虽然短暂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为活动让孩子们懂得,道德故事不只存在于书本,还在自己身边的生活里。
步行街上宣传文明礼仪
第二个小分队跟随道德模范袁武军来到了建兰路步行街管委会,因为袁武军的另一个身份是步行街经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建兰路步行街和146#路西段进行管理,因此本次互动活动的主题主要是纠正步行街上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在步行街路口,一位妈妈领着孩子在冷饮店买了两支雪糕,妈妈拿着雪糕,一边剥包装纸一边随手扔到地上,身边的孩子也照此模仿,一阵风吹过,雪糕纸随风飞舞起来。文明使者连忙走到妈妈面前,还没有开口,这位妈妈看到记者袖章上“文明使者”的字样,一下子满脸通红,赶紧将地上的雪糕纸捡起来了。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记者看到在步行街上乱扔果皮纸屑、乱扔烟头的不文明行为发生了好几次,本报记者和道德模范们共同上前为他们讲解了公民道德规范。大家还发现,步行街上摆放的鲜花损坏比较严重,袁武军和文明使者对部分商户讲解了门前三包事项,希望商户们对自己商铺前的小环境负起责任,这样整个步行街才能优美靓丽起来。
在随后的互动活动中,辖区居民向文明使者反映跟前的餐馆酒楼,因为烟道问题长期影响楼上住户的正常生活,居民们怨声载道。楼下酒楼开店赚钱,楼上住户整日闻烟很不道德。在袁武军的带领下,本报记者来到几家小型餐馆,在说明来意后,店主连忙对居民的意见表示诚恳接受。同时,袁武军还希望他们平时也能做好对门前卫生的管理和花草树木的养护,不乱往树坑里倾倒垃圾,经营者都表示愿意配合,并对自己经营过程中给住户带来的麻烦表示深深的歉意。随后,袁武军向居民介绍,去年3月底就把2#楼餐饮油烟排放改造工程作为年度重点专项工作,目前已在紧锣密鼓的进展中,这一席话更是让在场的居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居民们高兴地说,希望文明使者能经常到社区走走,听听民声,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不管楼院有了信息栏
在老党员王殿辉的带领下,第三个小分队来到了长征厂社区的几处三不管居民楼院,因为该社区大多是老房子,楼道里的墙面被各色小广告覆盖,几乎看不到墙壁的本来面貌。在与楼院居民一阵商讨之后,大家决定在大门口的显眼处,制作一块信息栏。大家说干就干,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刷墙、排线,忙活了起来,好几位居民看到之后也赶过来搭手帮忙。社区居民张奇是个80后,颇有文字功底,他说自己个头高,能写会画就自告奋勇包下了打线写字工作。在一阵笑声中,大家齐心协力用了20几分钟的时间,开辟出了一块漂亮的信息栏。辛苦之后王殿辉说,希望以后开锁、疏通下水道、家政、房屋销售等一些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有用的信息能统一贴到这里。此时围观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大家纷纷说,这样的事儿虽小但是方便了居民,非常实用。
做好信息栏后,本报记者又与居民一起对楼道里的牛皮癣进行了铲除清理。由于制作了信息栏,此时住户已经将本报记者当成了自己家人,有的从家里取出茶水,有的取出毛巾,给参与者解渴、擦手。看到此情此景,社区一位退休老教师感慨地说,以前老人有句俗话,说人人垫路,才能走大道,意思是路不平了,谁看见了都应该铲点土将其垫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了,那么供大家通行的道路才会平坦。今天,大家的所作所为也是这个理儿,每个人都尽一份力,献一份爱,社会就会变得和谐美好。
3
道德模范:凡人善举之践行者
在“道德讲堂”活动现场,让居民们一次次拍手叫好的除了梁教授的精彩演讲外,还有居民身边“草根英雄”的感人事迹,他们每个人的故事虽然平凡但是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在1个小时的座谈中,志愿者汤建国,道德模范刘海涛、袁武军、赵锦霞,孝星陈先堂等几位辖区居民代表朴实无华的发言,令在座的所有居民为之动容。他们平凡而普通,但是他们身体力行,是凡人善举的践行者,是城市文明的生力军。
孝星陈先堂——
赤诚孝心诠释传统美德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76岁的党员陈先堂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五个亲人——年迈的岳母、举案齐眉的妻子、患有聋哑疾病的儿子和儿媳、年幼的小孙子身上。陈先堂坚守自己的诺言,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了最好的诠释,用真情真爱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爱的奉献”。他的故事感动了在座每一位,让听者悄然拭泪。
陈先堂老先生四世同堂,上有年迈的岳母,下有患聋哑疾病的儿子和儿媳,还有一个小孙子,妻子身体不好,常年患病,一家五口人都需要他来照顾。长期以来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陈先堂一个人的肩上,由于妻子体弱多病,陈先堂一人承担起照料岳母和聋哑儿子儿媳的重担。每天,他帮老人按摩、翻身、擦洗、活动,从不嫌烦。老人心情不好时骂他,他总是一笑了之,从不计较,依旧想方设法为老人买补品补养身体。老人有了头疼脑热,他就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
儿子儿媳患有聋哑疾病,这使陈先堂身上的担子又重了许多,可是他没有被困难压倒,数十年如一日的呵护着自己的家人。因为与外界不能正常交流,儿子儿媳在生活上有很多不便,经常会有一些意外的麻烦。同时,外界的歧视让他们脾气暴躁,心理自闭,导致生活上困难重重。尽管这样,陈先堂总是以一个父亲的刚强和慈爱,鼓励和帮助自己的孩子,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帮助他们跨过生活的沟沟坎坎。
家庭生活的压力很大,可是小孙子的到来,给这位老人增添了不少乐趣。虽然带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陈先堂不辞辛劳,乐在其中。陈先堂的妻子由于不能帮丈夫分担责任,经常在背地里偷偷哭泣,觉得自己对不住丈夫。陈先堂知道以后安慰妻子说:“一个男人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你嫁给我,是我一辈子的福气,我就要照顾你和家人一辈子。”
模范刘海涛——
铁血男儿有难必帮
今年30出头的刘海涛是兰州市公安消防支队七里河中队中队长,这位从地方大学入伍的年轻消防警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系于心上,他要求战士们做到“有难必帮,有险必抢、有灾必救”。要求战士做到的,刘海涛自己首先都要做好,越是困难、越是危险的工作,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给战士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2008年2月,兰州西固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刘海涛带领战士堵漏。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刘海涛奔赴四川,在两个多月里,克服生活和居住条件艰苦、工作量非常大等困难,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2010年1月7日17时许,西固区兰州石化公司发生大爆炸,作为当日的指挥员,刘海涛带领中队26名战士、3台执勤车辆火速赶往现场。在没有昼夜的战斗过程中,饿了他就抓紧扒几口盒饭,渴了就猛灌几口矿泉水。战士们轮换着简单休息,他的大脑却始终绷紧了弦,没敢合一下眼。他在爆炸中挺立的身影,为战士们树起了标杆,展现着消防官兵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就这样,刘海涛在这次爆炸现场持续战斗了五天六夜近140个小时,直到熄灭现场所有火点,此次灭火行动宣告结束,他才带领着中队人员返回中队。对于刘海涛来说,在这一次次的战斗中他逐渐成长起来了,很好地履行了一名消防官兵的职责,选择这份职业,他无怨无悔。
志愿者汤建国——
带领团队义务植树5000棵
“人活着就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要学会感恩。”这是甘肃紫金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建国反复说的一句话。前几天,他出差从张掖返回兰州,在火车站天桥上一对年迈的老人大娘抱着孩子,老大爷拖着装满行李的车子准备出站,“大爷,我帮您抬下去吧。”“谢谢你啊,还是好人多啊!”面对老人的微笑,让他瞬间感到无比幸福。
每年开春的植树绿化是汤建国非常热心的头等大事。今年,他组织自己公司的员工200余人,包括自己的家人,携带铁锨等植树工具,驾车前往中川义务植树5000棵。爱是责任,爱是力量,爱是精神。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以后,汤建国又主动联合社区共同发起了“情随衣动,衣暖人心”社区衣物募捐的爱心活动。汤建国说,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虽然做了一些事,但是还远远不够,希望自己和所有的志愿者继续共同努力,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为建设和谐社会奉献力量。
新闻推荐
教育部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山东湖南黑龙江三起中小学生溺亡事故的紧急通报》。通报指出,同一天中16名学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通报要求立即开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