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五十几岁的时候,还没有混到一官半职,就应征跑到魏国来了。魏国当时的大王正是魏惠王(梁惠王,魏国都城在大梁,即开封,所以魏国也叫梁国)。这时是战国中期,魏国在战国初期的时候,本是战国的首强,但是传了三代到魏惠王这里的时候,却成了相对挨打的弱国。
魏惠王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很想对得起祖宗,要恢复从前的国家风采,于是就大力花钱,到国家上做广告(具体办法就是派出宾客,去列国嚷嚷,谁愿意来帮我们大王,给金子啊,我们大王豁出去了),于是,很多人就跑来魏国面试,这不,五十几岁的老孟子,也跑来了。
魏惠王见到孟子后,就面试他(金子也不是白给的),问孟子:“叟!你不远千里而来,有什么办法可以‘利吾国\’”。
孟子却不高兴了,作为一个已经在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儒家知识分子,与一般的应聘者不同,他不回答考官提的问题,而是说,你这个考官,你根本提的问题就不对!
孟子说道:“你们天天嚷嚷着利,其实仁义也应该好好谈谈!”
孟子说:“如果你老嚷嚷利,当王的说,怎么才能对我们国有利,当卿大夫的说,怎么才能对我们家族有利,当士人的说,怎么对我自己有利。上下就会交争利。为了利益,卿大夫就会上弑万乘之君(即国君),士人就会上去杀卿大夫(瓜分他的家产)。如果把利排在了义的前面,那就完蛋了,不把对方的东西(家产、封地)抢来,就欲望不得餍足!仁者会照顾自己的亲戚,义的人会照顾自己的国君的利益。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好了,何必讲利?”
孟子认为过于强调利的危害在于,上下左右,一国之人都争利,国家就危乱了。孟子说的有些极端了,以利调动,出现怨是可能的,但导致国危,就言过其实了。目前资本主义当然是以利调动人,但也没见天天总统就被杀了,比尔·盖茨的家天天被人抢劫。
孟子说的,大约是极端放任追逐各人利益,而毫无社会规范约束的后果吧。
孟子随后谈到仁义。什么是仁呢,就是自己有欲望,自己想着让自己的欲望实现,于是就想到别人也有别人的欲望,于是也希望别人也能实现他的欲望。也就是说,愿意照顾别人的权益。
其实“仁”和“利”也是有关联的,仁不过。所以,当孟子谈仁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谈利。
孟子说的这些,虽然有些迂腐,表述得也有些夸张(谈利时),但方向和思路倒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总的来讲,就是不单追求各家利益,也要谈谈促成他人利益(仁义),天下不单有利,也有仁这个概念,你们当国君的,也要想想这个。据新华潇水/文
新闻推荐
10月19日,“昆仑润滑油杯”2012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在上海国际F1赛场完美落幕。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代表队以总分最高的成绩加冕冠军。而作为国内润滑油行业领军企业,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秉承“关...